宝鸡的凤翔有什么旅游景点-求宝鸡凤翔县好玩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3-04-27 22:53:00


一、宝鸡的凤翔有什么旅游景点


宝鸡的凤翔的旅游景点有,以下是我的选择。

陕西4宝鸡的凤翔县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也是周、秦发祥之地,相传秦穆公之女善于吹笛,与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成为知音,终成眷属,后乘凤凰成仙而去,凤翔之名因此而来。在距今2000多年前,秦穆公在这里统领列国,有着西北第一佛山的灵山就在凤翔,山上有一尊号称关中第一大佛像也是非常壮观,这就是灵山大佛,灵山游客香客一直络绎不惧。

东湖,古称饮凤池,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修筑扩建,有近千年历史,内有林则徐,左宗棠亲手栽种的柳树,东湖柳为凤翔三绝之一,凤翔东湖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园林。周家大院,明末清初陕西西府第一大财东周家老宅,始建于明朝末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在这里能看到许多的以前使用的老物件。 凤翔县博物馆,先秦20位王公在凤翔建都327年,是秦始皇加冕之地,喜欢电视剧大秦赋的一定要来凤翔博物馆看看,了解秦历史。
宝鸡市还有这么一个免费景点值得一游,这就是周家大院,周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城区通文巷内,是明清时期一周姓人家的住宅,也是宝鸡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关中民居之一,被建筑专家誉为“关中民居的典范”。据记载,周家在凤翔历史悠久,资本雄厚,是当时本地的名门望族,周家祖居地在凤翔区的周家门前村,县城内的这座大院是其家族在县城的府居宅院。

在这个地方室内室外拍照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来过这边的,推荐可以带家里的老人来,住宿放松的同时,去庙里拜一拜,他们应该会很喜欢,并且据说这里拜非常灵的哦!总体评价还是很不错的,推荐推荐推荐。



二、求宝鸡凤翔县好玩的地方


我是凤翔人,其实我觉得吧,来凤翔那些地方不值得去转你如果要去!那就去凤翔东湖,秦公一号大墓,秦都雍城.
凤翔东湖,地处陕西凤翔县城东关,古名“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宋代大学士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于政务之暇,倡导官民,相度地形,引城西北凤凰泉水(如今已无水)注入,种莲插柳,建亭修桥,改名东湖,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凤翔镜内,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它呈倒金字塔状,占据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五个之最即:迄今中国发掘的最大墓葬,全长300米;西周以来殉人最多的墓葬,达186人;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秦都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近300年间秦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史记·秦本纪》曰:“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献公“二年,城烁阳。”从德公元年(前677)到献公二年(前383)...
旅游我推荐你去歧山县!
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中华文明、现代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 岐山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晚清四大国宝中,大盂鼎、毛公鼎均出自岐山。2004年5月,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景区发现周代高等级墓葬22座、贵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考古发现”。岐山有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皮影、剪纸、版画、编织、刺绣源远流长,锣鼓、社火、曲艺经久不衰。位于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上的诸葛武候祠,是全国四大武候祠之一,其仅存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被世人誉为书法、文章“双绝”。陕西名吃岐山臊子面被誉为“神来之食”,去年8月,岐山又被专业机构首家命名为“陕菜之乡”。 岐山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属宝鸡市所辖,总面积 856.45 平方公里,总耕地 56.23 万亩。全县辖 11 镇 3 乡,总人口 4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8.1 万人,非农人口 8.2 万人,社会总劳力 21.4 万个。 改革开放以来,岐山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1.3 亿元,财税总收入 2.87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2847 元,全县已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先进县。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岐山县南按秦岭,北枕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
2、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 13263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7551.5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 7400.5 万立方米,可开采量 4794.3 万立方米。县内冯家山灌区、石头河灌区等灌溉工程从境外引水量平均达 6829 万立方米。渭河、石头河、韦水河等七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0.8 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渭北塬区,埋深一般在 10-80 米,单井出水量 40 吨/小时,易于开发利用。渭河川道区,单井出水量 60 吨/小时,且埋藏浅,一般为 1-15 米易于开发。
3、气候
岐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4.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日照时数2064.8小时,日照率 47% ,平均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 623.8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92.3毫米,最小377.6毫米,干旱指数为1.33.风向多以西北-东南向为主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岐山县以境内有岐山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考其历史源远流长。
据文物普查,境内渭河、雍河、横水河及沿北山一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表明当时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相传黄帝时代,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
夏禹治水,遍识山川,据传划全国为九州,岐山地区属雍州。
商沿夏制,岐地仍属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属区。纣辛十九年,西伯姬昌迁都于丰(今长安县境),岐地东部为周公旦所辖,西部为召公奭所辖。
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属王畿的周、召两国,由周王朝直接管辖。
周平王东迁洛阳(前770),秦襄公率兵护送有功,赐岐地为襄公所辖。
秦(前221~前206)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设郡县后,岐地属内史郡。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划长安以西凤翔府为右扶风,领县二十一。岐地南部分属武功县、眉县、虢县、西部属雍县,东部属美阳县,北部属杜阳县。
东汉时期(25~220),岐地南部分属眉县、武功县,其余所属未变。
三国(220~280),改右扶风为扶风郡(郡治在槐里——今兴平县境内),岐地分属亦旧。
西晋(265~316),州辖郡,郡辖县。岐地西属雍县,南属眉县,东属美阳县,为雍州(州治在今泾阳县西北)扶风郡(郡治在今长安县)辖。
十六国(303 ~ 420),岐山地区曾是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和夏的领域。除夏隶北秦州(州治在今武功县境)外,其余均属扶风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岐州(州治在今凤翔县南),领3郡、9县。平秦郡(郡治在今凤翔县南)的周城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地东部,横水县(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县置)辖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宝鸡市东50里)的平阳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区南部,武功郡的美阳县辖岐地东北部。
西魏大统四年(538),改平秦郡为岐山郡、改平阳县为眉城县,岐地分属未变。
北周(557~281),武帝天和四年(569)分泾州鹑觚县南境置三龙县,县以山得名,治岐阳镇(今岐阳村)。属岐山郡。
隋(581~618),改岐山郡为扶风郡,开皇十六年(596)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大业九年(613)又移县治于东北8里(当今故郡寺、渚村一带)。
唐(618~907),撤扶风郡设关内道凤翔府,岐山为其所属。武德元年(618)移县治于张堡(一说张堡垒,今地不详)。三年(620)分岐山县东部置韦川县(今扶风县)。七年(624)移县治于龙尾堡。贞观七年(633)分岐山东北部及上宜县(今乾县西北)置岐阳县(县治在今岐阳村)。八年(634)废虢县入岐山县,移县治于今址。
五代十国(907~960),岐地仍属凤翔府。
北宋熙宁五年(1072)分陕西路西部置秦凤路,岐山县属秦凤路凤翔府。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凤翔路,本县属凤翔路凤翔府。
元(1279~1368),废凤翔路,本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所辖。
明(1368~1644),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未变,本县仍属其辖。
清(1644~1911),本县属凤邠道凤翔府。
民国(1912~1949),废府留县。先属陕西关中道,至二十二年(1933)撤道,设行政区,岐山县属陕西省第九行政区(其治先在凤翔县,后移宝鸡县——今宝鸡市)。
1949年7月14日本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1950年10月1日改为宝鸡专区)所辖。1956年10月宝鸡专区撤销,本县隶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本县并入凤翔县。1961年9月恢复宝鸡专区及岐山县制,本县隶属宝鸡专区。1968年2月28日成立宝鸡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1日改宝鸡专区为宝鸡地区,岐山县随其所属。1971年12月8日撤销宝鸡地区,辖区归宝鸡市,本县属宝鸡市。1979年复设宝鸡地区,岐山县归其属。1980年8月1日撤宝鸡地区并入宝鸡市,岐山县为宝鸡市辖。
[编辑本段]文化名人
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在商纣王时为西伯,是三公之一,姓姬,名昌,又称周侯、西伯、伯昌、姬伯,文王为其死后迫尊之号。他生卒年不详,传说活了97岁,任周族首领50年。
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一次姬昌外出游猎,在渭水支流石番溪畔,见到正在垂钓的姜尚,攀谈后得知姜尚是个通晓天下形势、胸怀大志的难得的文武全才,就请他一起回都,立为国师。姜尚后来在兴周天商的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姬昌在位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纣王听了祟侯虎的告发,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他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创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营救下,被释放回到了周。这时,他的决心已下,一定要攻灭商朝,报仇雪耻。他整顿内部,认真做了准备工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他不断对外用兵,击败犬戎、密须等部族,攻灭黎、邗、祟等纣王的帮凶,在沣水西岸修建了一个城邑,叫丰,作为都城,周的政治中心进一步东移,以便于向商进攻。姬昌晚年时,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陕西、甘肃一带,东到今河南沁阳,南达长江、汉水,对商都朝歌已形成了进逼之势,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迁都后第二年,就在大功垂成之际,姬昌得了重病。他自知不久于世,就嘱咐他的儿子姬发要抓住时机,不要犹豫不决。姬昌虽然没有亲自攻灭商朝,但他为儿子灭商建立周朝扫清了道路。他以德兴邦、以德治天下的丰功伟绩,受到了后人的推祟。后世儒者将他列入圣人行列,成为帝王政治风范的典型。
武王姬发 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 被商纣王残杀,故得以继位。武是他死后的谥号。他生卒年不详,传说活了93岁。
文王在位50年,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以德治国,礼贤下士,使周繁荣兴盛起来。姬发继位后,继续任姜尚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为助手,积极筹划灭商的事宜。当时,商纣王愈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他抓住了这个时机,把都城由丰迁至镐,又对商作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有800个诸侯前来孟津会盟。这次行动锻炼了军队,取得了实战经验。
两年后的春天,一切准备就绪,姬发亲自率领战车300辆人,虎贲3000人,甲兵45000人,联合各小国兵力,东进伐纣王。他们在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的罪状,表示要替天行道,天来惩罚他。这次集会极大地鼓舞了伐商联军的士气,明确了作战的意义和肩负的使命,更有信心投入到灭商的战斗。双方在牧野展开了决战,一方众志成城,是正义之师,一方仓促上阵,无战斗之心。商军很快倒戈,全线崩溃。周军直抵商都朝歌城下,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声速占领商都,商王朝宣告灭亡。武王灭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具体时间还不十分确切,现在一般认为应该是公元前1057年。
姬发攻灭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奴隶制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周公对商民进行安抚以稳定天下形势的办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如封姜尚于营丘为齐国,封周公于曲阜为鲁国。他还纣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为殷侯,这大大安定了商的遗民,减少他们的敌对情绪。与此同时,他又释放囚犯,赈济贫民,发展生产,从而促进了西周初年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西击建国后的第三年,姬发因病去世,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纪尚下,由周公旦摄理朝政。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旧王朝,成为历史上有数的名王之一,受到后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