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意义(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4-05-24 15:57:3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意义


宣城与黄山、池州等地同属皖南地区,同受徽文化影响,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
【范围】7市入选示范区 面积共5.7万平方公里据了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池州市的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以及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的潜山、太湖、岳西县为核心区。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域。《纲要》提出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
【布局】打造“一圈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纲要》指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今后将着力打造“一圈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一圈”是指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充分展示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商文化、文房四宝、徽菜、徽茶等历史文化魅力,保持徽州文化的完整性,推动徽州文化与青山秀水、美好乡村联动,形成以黄山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山水文化旅游圈,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
两带是指:“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升金湖、花亭湖为节点,将皖南高品质的山水风光连为一线,充分展示精、奇、清、秀的特色,联动开发观光、文化与度假组合型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区,培育形成世界级黄金旅游带;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旅游通道作用,突出都市休闲、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游轮观光、主题公园体验、健康运动养生等,串接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皖江城市及重要景区,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
【目标】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千亿,接待游客超46000万人次
围绕三大战略定位,《纲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保质量保持领先、文化旅游产业显著发展、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大目标。
到2020年,示范区的绿色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将基本形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90%,森林覆盖率达到51%,核心区的空气优良率将达80%。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46000万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5—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70000元和28000元。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交通能力、能源保障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设立投资基金支持申报品牌赛事
建设示范区,必须有一批重大政策支持。《纲要》结合示范区建设需求,提出了一批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大政策。
《纲要》鼓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设立以文化、旅游、生态为主要内容的股权产权交易机构,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央企在示范区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设立大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旅游文化特色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在土地政策方面,《纲要》支持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支持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项目采用约定用途、控制使用条件,并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的方式取得土地。
此外,《纲要》允许示范区结合资源特色,规范建设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支持示范区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和体育品牌赛事。支持孔子学院设立徽文化课
程。支持申报举办中国(黄山)国际文化旅游高层论坛,打造示范区国际合作平台。
【交通】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新建多个机场
打造具有国际范的旅游新名片,交通是关键环节。《纲要》提出,要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省道、旅游干线、农村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和景区连接线建设。实现快速铁路联结所有省辖市,普通铁路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镇,所有县城通达高等级公路,重点旅游乡镇基本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纲要》提出将新建芜湖(宣城)机场,研究迁建安庆机场,推进黄山机场改造,新建马鞍山、岳西、宁国、泾县、无为、芜湖县、九华山等通用机场。



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介绍


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域。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铜陵、马鞍山、芜湖等七市,共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山市、池州市,安庆市和宣城市为核心区。国家发改委在批复中指出,规划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巩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示范。要把《规划纲要》实施作为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互动,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科技融合,促进皖南示范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特色


风景奇绝、名冠五岳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举世无双,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因美丽的乡村水街景观而倾倒世人。
同为5A 景区的九华山,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香火甲天下”著称。在安庆境内的天柱山自古就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在宣城市境内,除了桃花潭、江南第一漂、障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外,绩溪龙川的徽派建筑也延续了黄山脚下皖南古村落的一贯风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太湖县的五千年文博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让所有的游客在五千年文博园这片厚重的土地上,都能真正采撷到旅游带来的快乐,文化带来的洗礼,历史带来的震撼!让国内外游客通过人文旅游来更多地触摸与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影响世界!
对于这些经典景区,要提升品位、打造精品,要保护旅游资源,也要与国际接轨。此次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三个代表团联名提出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议案,主要内容就包括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