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襄阳到洛阳(襄阳到洛阳旅游)

更新时间:2024-05-06 17:02:01

从襄阳到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的喜讯。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地理名片——

以天下言之 则重在襄阳

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四大古都曾把“天下第一城”的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但审视整个华夏真正称得上形制天下的其实是襄阳城。

襄阳的地理位置很特别,西边是山(武当山、神农架、荆山、巫山),东边也是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城市处于一座座大山之间的狭窄走廊上。西山把荆襄与巴蜀分割成两个单元,而大别山又像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城把中原与两淮之地挡在外面,一直延伸到合肥附近,让中原南下或江南北上都变得并不容易,因此襄阳历来为打通南北的首选之地。而且,襄阳位于汉水边上,其北为富饶的南阳盆地,其南为更加广阔的江汉平原,都是粮食主产区,极利于屯兵。

有险可据,有粮可依,襄阳从来易守难攻。

天下一统,襄阳则为交通要道,贯穿南北;南北分治,襄阳又成了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谁占据襄阳谁就拥有了战略主动,使北上南下、西出东进,都变得十分便利。

三国时期,襄阳城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就是曹魏、东吴和蜀汉争夺的关键。当年,蒙古攻灭南方政权同样是以攻取襄阳为前提。

襄阳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境内襄阳北站是全国前三、全省最大的铁路货运特等编组站 ,是华北、中南、西南车流集散的重要站点。


漫话人物——

杜甫: 一生都是归程

如果说,李白一生都在出发,那么杜甫一生更多是在回归。

从外乡回归故土。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春,流寓梓州的杜甫突然得悉安史叛乱已平,叛军老巢被官兵收复,一时喜极而泣,不顾年事已高,放歌狂饮:漂泊半生,他老杜终于可以回家了。

趁着鸟语花香,携妻带子奔赴洛阳。

离开故土实在是太久了,他一刻都不想停留。身在梓州,心已经在回洛阳的路上了。

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疾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在他的眼前闪过,峡险而窄却舟行如梭,他把这一路所有的难都忽略掉,沿江而下,过夷陵而东,到江陵(今荆州市)上岸,依山北行,或自汉江逆流而上到襄阳,自襄阳穿南阳盆地直驱洛阳。

这一路风驰电掣,真人生第一快意。

可惜,这只是老杜臆想中的回归,而现实中的回乡路太坎坷太漫长,穷其一生都没到达终点。

一年后,严武再镇蜀地杜甫又回到草堂;再一年,严武病逝,杜甫无枝可依,离开成都。

此后,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一路漂泊,到夔(kuí)州(今奉节)安居两年,终究抵不住思乡的苦,老杜乘舟出峡,抵江陵,转公安、岳阳,南投潭州(长沙)、衡州,竟然越走越远,最终客死在一条小船上。

直到几十年后,孙子杜嗣业才把他的灵柩(jiù)迁回偃师下葬。

终究,还是回家了。

(主笔:张正良)

END

责任编辑:李会彦 | 责任校对:周春燕

审核:张呈炜 | 美编: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