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见闻之感(旅游见闻.200)

更新时间:2023-10-18 06:37:57

古人云,读书万卷,行路万里;近人又说,读书虽好,但与亲身行万里路相比,仍逊其一。我以为,实地去走万里,才能真正领略世界的多姿多彩,感知各地的风土人情。

曾多次造访商丘,但每一次的感受都别有巧异。

首先说说在旅途中的别样。我乘坐普通的客车,往返时都选择普通的绿皮火车。这种车通常载着普通人,或者说是收入较为有限的人。因为车辆档次和价格就摆在那里。以100公里为例,高铁需要40元,而普通的绿皮车只需14元。高铁只需要半小时,而绿皮车则需一小时。选择便宜的车,无非是为了节省一些零钱。因此,我在车上见到的大部分乘客都面带晒黑,一看就知是奔波打工人。在车厢连接的过道上,还有一些年轻女子,身旁放着行李箱,她们为了省钱,只买站票。

在火车上,我还见到了很多列车员,他们不停地推销着商品,价格非常实惠,上面还有铁路的标志。据说,这些商品原本是社会人员负责销售的,为了增加人们对铁路的好感,便将销售任务交给了铁路工作人员。以往我们对铁路职工的印象是,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骄傲自满,居高临下。而时代不断变迁,如今的他们也放下了高贵的姿态,像热情周到的店小二一样,卖力地推销商品。社会就是如此,为了生活,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奋斗着。

在商丘火车站内,我看到一则公告称商丘火车站建于1984年,如今已不适应当下的情况,初步论证完成后,很快将进行改造。但我不知道这个改造会在什么时候进行?我在火车站周围转了一圈,的确如公告所言,已经残破不堪,坐下候车的座位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附近的街道十分破旧,有些地方甚至破损严重。火车站西边的商业街墙上,不知从何时起漆都已剥落,严重影响了火车站的形象。高高的吊车里,工人们正在进行水泥粉刷,这应该是一项美化工程。

我转了几圈商业街,如实地说,商家数量竟多于顾客。真难想象这些商家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当然,也有不少倒闭或转型的。曾经最繁华的是大商场和大超市,而现在最繁华的竟然是火车站。却看不到一家大商场或者大超市,也许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大型商场已成累赘而难以生存。因此,每条商业街上,都是小店铺密布,主要销售饮料和水。主食则是便宜的烧饼、早餐等。这样的餐食人们能够负担得起,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生计。

在古城的游历中,每一次都能够发现新的不同之处,也能更好地感悟社会的变革。行万里路,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不亚于读万卷书。

经过我在古城那条街上走来走去,除了门口两侧一两百米的店铺比较热闹,往里面走,几乎所有店铺都已经关门了,没有游客,也没有生意。初次到古城时,当地居民还未搬走,那时还有一些人烟。但为了建设旅游古城,政府把居民迁走了。原本是为了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古城,却因为没有人流而显得冷冷清清。古城又名归德府,曾经是热闹繁华的城池,但现在已经不再如此。政府本打算重建繁华,可是预算不足,除了这条主街道,其他街道都还是空空荡荡,没有财力来建设。因此,这个旅游古城也无法确定何时能够完工。

我接下来去了商丘市人民公园,根据我之前的印象,这个地方曾经非常热闹,树木绿化也很好,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却发现状况差强人意,环境卫生状况很糟糕,似乎连保洁人员都没有。只有零星几对父母带着孩子在公园中玩耍。我在公园转了一圈,无法找到任何美好之处,失望地离开了。

在整个白天里,我总共去了三个地方:古城、人民公园和火车站。这三个地方使我对商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尽管社会进步了,发展了,人们基本上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但他们还不够富裕,一直为生活奔波忙碌。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这几个地方的情况并不景气,其次是我看到了无数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们,尤其是火车站。到处都是奔波忙碌、为生活而赶火车的人们。如果人们生活无忧、富足,谁愿意舍弃家庭四处奔波呢?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古城大街上零散的游客,人民公园里稀少的游人。如果人们生活富足、无忧,谁不愿意去古城游玩呢?谁不愿意到公园休闲呢?总之,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个百年变革和转折的时代,人们必须拼命努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然后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