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十大免费景点(江西省南昌市十大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3-10-22 20:14:05

(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原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1922年,1924年建成,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派的第一-,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当时的总指挥部旧址内。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一座灰色五层大楼,见证了打响了武装---派的第一-,以及中国0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现在,旧址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大楼的二、三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还按原貌恢复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生平的照片。

交通

302洗马池站;2、5、25、33、229、232、305路瓦子角站

门票

免费(每天免费发放3500张参观券,请记得携带好-件)

开放时间

9:00-17:30(一般下午四点就不许进了,周一闭馆),9:10-11:00;13:30-15:30每半小时有讲解及设备播放景点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区中山路中段380号

(二)八一广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八一广场为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一广场地处南昌八一大道核心地段,原称人民广场。八一广场是南昌的窗口,四面是通往城市四方的直通大道,这里也是南昌市民活动的中心,每年在这个广场上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政务和商务活动。


八一广场与八一起义纪念塔

耸立在广场中心的纪念塔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徽,1977年8月1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在广场南端破土兴建八一起义纪念塔,1979年1月8日落成。原纪念塔占地1.7公顷,塔高45.5米,由台基、台座、塔身及塔顶组成;正面镌刻着-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塔身基座有27个台阶,意指一九二七年。原纪念塔一九七七年八一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落成。顶部是一只汉阳造-,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之情。


打造花园城市,提升城市品位,2002年初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八一广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八一广场以突出“八一”历史文化为主题,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分两轴三区。两轴:一轴为南北向广场主轴线,以八一纪念塔为中心,穿过中央下沉式广场中心到音乐喷泉到水幕电影结束;沿主轴线为玻璃步道、国旗台、下沉式广场、演-等。另一轴为东西向广场景观副轴线,以省展览馆恢复原貌为景观中心,自东向西为下沉式广场的外侧斜草坪,中央设置火炬、海陆空三军组合雕塑、省展览馆,形成一条完整的景观副轴线。


三区:南部纪念区、中部中央文化区、北部休闲区。


纪念区: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小型纪念性广场。东西两侧为常绿乔木黑松,形成自然绿色屏障,把纪念区与周边闹市隔离开来,显示纪念区的庄严、肃穆氛围。纪念区北部一条金水河成为功能空间和景观空间的界定元素,其南岸中轴线上为滨水舞台,北岸为观演空间。横卧在金水河上的是造型别致的金水桥。改造后的纪念碑由原来的45.5米升高为53.58米。


中心文化区:以下沉式空间展示了以八一文化为题材的景观空间。围绕“八一恒辉”主题,在下沉式广场内排列8块军事题材浮雕,中心地面置放火炬、海陆空三军组合雕塑,点出八一起义主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块军事浮雕北面为体现地域文化的江西省国家级风景区山水浮雕(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下沉式广场围合部分高台上向南扩大,形成国旗台,成为市民广场北面的界定元素。下沉式广场为椭圆形,其半径为32米和36米。


休闲区:以旱喷兼水幕电影和国旗台界定,水幕电影与市民活动区的中心扇形硬地形成观演系统。中央一条宽6米的玻璃步道直通国旗台,为举行升旗仪式时使用。步道下置放广场修建题记的文字碑刻。活动区两侧植树,并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息。


广场西侧是著名的“八一大道”,八一大道的路基解放前是南昌旧城墙,解放后拆毁城墙修建了这条号称南昌的长安街的大道,这是一条宽60米的十里长街,沿街两边有不少南昌的著名建筑;坐落在广场南面的南昌电信大楼初建于五十年代,是苏联援建的项目,广场正中的江西省展览馆始建于一九六九年,当时的名称叫“万岁馆”,取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之意,那个名字带有浓重的时代特征,现在已经改为举办各种展览的省展览馆。八一大道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南面有丽华购物广场、新大地电脑城,北面有万达购物广场、沃尔玛超市等商业中心。

改造后的八一广场更加广阔通透。“八一恒辉”的主题设计,丰富了广场的空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拓宽了历史内涵的表述。是一座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广场,充分展示花园城市英雄城南昌的新风貌。

用时参考:1小时

交通

公交:乘坐公交2、10、11、22、215、88、302至八一广场站下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区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1977年“八一南昌起义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快深刻,上下分别设置的6层灯光和多组投射灯,使夜间塔身显得明亮通透,昭示人们,八一军旗永远鲜红亮丽。

用时参考  1小时交通

1、2、3、4、6、10、11、13、88、26、202、208、212、215、302、704、22、705、317、32路八一广场站。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端

(四)象湖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青云谱旅游·青云谱文物古迹·青云谱十大景区·青云谱全部景区·青云谱特产·青云谱美食·青云谱地名网·青云谱名人

象湖公园

象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象湖由南江、北江、东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汇聚而成,其象湖的平面图颇似一头大象,故得名象湖。而万寿宫域址,正是位于象湖中的一座小岛,总面积约60亩,被人们称为“祈福岛”。岛上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建筑群,就是道教圣地的正一派道场——南昌万寿宫,它就象镶嵌在整个象湖风景区上的一颗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称为景中之圣。

象湖由南江、北江、东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汇聚而成,其象湖的平面图颇似一头大象,故得名象湖,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万寿宫域址,正是位于象湖中的一座小岛,总面积约60亩,被人们称为“祈福岛”。岛上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建筑群,就是道教圣地的正一派道场——南昌万寿宫,它就象镶嵌在整个象湖风景区上的一颗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称为景中之圣。

象湖景区通过点、线、面、带的精心构建,加之湖面波光碧影,堤上杨柳依依,与高阁、幽林、古城墙、荷花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尽显江南水乡美景。

地址:南昌市青云谱区施尧路

类型:城市公园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五)秋水广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红谷滩区旅游·红谷滩区文物古迹·红谷滩区十大景区·红谷滩区全部景区·红谷滩区特产·红谷滩区美食·红谷滩区地名网·红谷滩区名人

南昌秋水广场地处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紧邻行政中心广场,于2004年1月28日落成,是利用荒滩兴建,既防洪,又观景,与滕王阁隔江相望,再现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秋水广场正是由此而得名;是一座以喷泉为主题,集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广场。红谷滩秋水广场上音乐灯光喷泉引人注目,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喷水池面积1.2万平方米,主喷高度达128米,是南昌市一靓丽景观。人们可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滕王阁美景。“南昌秋水广场”于2004年元月一日对外开放,广场总体平面为月牙形,依江而立。江岸线长1100米,最宽处110米。世界第二超级音乐喷泉

南昌秋水广场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总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其中喷水池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不含旱地喷泉面积)总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其中喷水池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不含旱地喷泉面积),主喷高度达128米,绿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硬地广场面积约40000平方米。交通便利,是国际化观光旅游的大型休闲广场。南昌秋水广场景点文化长廊

秋水广场南面是内容悠远丰富的“赣文化长廊”。这条沿江长廊长三千米,以雕塑、浮雕、石刻、壁画、小巧园林与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数千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赣文化呈现在人们眼前。有许多历代江西名人雅士的塑像与文字介绍,最著名的是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黄庭坚,儒家理学先贤朱熹、周敦颐、陆九渊、王阳明,抗金民族英雄文天祥,古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哲学家李觏,写意派国画大师朱耷(八大山人),山水画鼻祖谢灵运,与同时期的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古音韵学家江永,以及佛、道等宗教界的大师鉴真、张道陵、许逊等。这些古代名人巨匠的塑像,或形帽张狂,或表情凝重,一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景仰。不同的人物在各自的时代与领域均有卓越的建树,成就辉煌,铸就了江西的骄傲,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

在赣文化长廊可以了解江西古代诗书文化、学院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等许多方面的故事和传说,如白鹿尽义、鹅湖之辩、虎溪三友、鉴真东渡、滕阁妙文、真君锁蛟”等等。还有那古老而诡秘的傩文化,就是古老先民们一种用来祭祀、驱邪和歌舞的形式,戴上各式各样的“鬼脸”载歌载舞,成为一种别有风情与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傩文化广场矗立着八根洁白的、雕凿有各种傩面具和脸谱的高大石制图腾,让艺术长廊大大地别开生面。有毛泽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视察江西时为南昌写下的一首题为《洪都》的诗。在毛主席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经典诗词中,有不少是在江西写的和写江西的。

有趣味的雕塑感染着每一位游客,一组组地方风俗与市井风情铜雕,以真人的大小,再现了曾经在市民生活中广为出现和熟悉的匠人、职业及娱乐活动。有挑担剃头师傅正在给理完发的人扒耳朵掏耳屎,有打箍匠正在为别人的大小木盆紧铁箍,有一群孩子围着收杂旧废品的老人用鸡毛、牙膏皮等换糖吃,有在井边提水的老伯和用大木盆、搓衣板洗衣服的少妇,还有身着中山装用自行车推着新娘的一对新婚青年。还有一群正在打陀螺、踢毽子、推滚圈的的孩子们。这组组铜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大型激光表演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秋水广场高科技景观——激光表演系统。总投资1900万元,而且很“娇贵”,要保持摄氏22度的恒温。绿色的激光图案打到喷泉水幕上,根据音乐不断变化,让游客们看到一个更加动感的喷泉。

最新改造计划:从2011年4月份开始,秋水广场的所有店面都暂停营业,等待提升改造。红谷滩城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符师勇称,秋水广场与行政广场将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秋水广场的商业街一层店面将变身为两层店面。位于南昌市委和南昌市政府之间的行政广场将在绿化带下挖出地下停车场,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表演时间:激光表演系统每晚8:00至8:20、8:55至9:15表演超级喷泉亚洲最大喷泉

秋水广场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总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其中喷水池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不含旱地喷泉面积),主喷高度达128米,绿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硬地广场面积约40000平方米。喷射高度最高为128米以上。在中心广场的两侧,临近赣江大道建设了一条长度为500米的观景长廊,长廊下部结合地形设置了4500平方米的功能性商铺——即水连天商业街。该商业街将以西式快餐、咖啡、休闲茶坊、面包、西饼、摄影、食品、礼品、纪念品等为主要经营业态,从而使秋水广场的商业功能更加丰富多彩。

秋水广场,其得名正是源于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广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体平面呈月牙形,岸线长1100米,最宽处110米。秋水广场以音乐喷泉为主题,主喷高度达128米。情侣们蹬着双人自行车,孩子们嬉闹着彩灯玩具,老人们漫步石子小路——特别是夜幕降临,霓幻的彩灯衬印下延绵数十米的喷泉伴随着音乐跳跃,带动着人们欢快的情绪。

秋水广场南面是内容悠远丰富的“赣文化长廊”。这条沿江长廊长三千米,以雕塑、浮雕、石刻、壁画、小巧园林与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数千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赣文化浮现眼前。沿着江畔再远一点,高达160米的世界第二大摩天轮闪烁着“南昌欢迎你”的彩灯,点亮夜空。摩天轮下,是新建的赣江之星商业街。谁能相信,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城市的发展带给赣江西岸新面貌,如今这里已是摩天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客商誉为“下一个的浦东“。

地址: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中大道(近市政府)

类型:广场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六)八大山人纪念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青云谱旅游·青云谱文物古迹·青云谱十大景区·青云谱全部景区·青云谱特产·青云谱美食·青云谱地名网·青云谱名人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园内,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野趣横生。一弯荷池清澈明净,倒映着笼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园外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


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八大山人纪念馆

基炼丹。西汉为“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建“太极观”。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至清初定为“青云谱”。遗址现存大门、二门石建筑,大门石额刻有“青云谱”三个大字,二门前后额分别刻“净明真境”、“众玄少之门”字样。道院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一气贯通的三个院落为主体,衔连左右“三官殿”、“斗姥阁”、“圆峤”,更有两庑内室“黍居”、“鹤巢”簇拥着。300余年间,道院几经兴废,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了。后经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雅。一九五七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九年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人们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八大山人纪念馆

趣的环境中怎不心旷神怡!

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

人文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

八大山人纪念馆风光(1)(20张)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当今画坛,流派纷呈,相互竞技,各展异彩,本馆展出当代花鸟高手之作,是艺术家离经叛道在感觉和直觉水平的一个发展。一批资质精深的专家、学者在八大画风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从特殊的顿悟中找到了自我,许多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本馆还陈列了牛石慧等画家的作品,牛石慧相传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其画作笔墨简省,风格粗犷,意趣横生。

景观

江南名园青云谱

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故馆一角

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院内殿宇堂阁,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桑,漫游其间,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青云谱道院现存许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遗迹: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经通幽、岭云来阁、八大墓等为观众提供了寻幽觅古的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古青云谱是镶嵌在市南郊一颗绿色明珠,阳春季节,红茶、桃花争奇斗艳,盛夏荷满十里,三秋桂子飘香,严冬寒梅竞放,四、五百年的参天古木香樟、罗汉松、苦树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镇院之宝。南昌现存最长的双面碑廊。120多幅因心造境的书画作品揭示了八大山人非凡的笔墨生涯。移步换景的回廊与巧夺天工的石刻工艺带给了观众沁人心脾的美感。

建筑

青云谱

原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道院。自古以来就是游客瞩目名胜之地,现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周灵王之子晋在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纪念馆正门

曾弃官隐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晋朝许逊治水至此,设坛讲道,建太极观。唐代大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奏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易名为天宁观。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朱耷(号八大山人)来此隐居,取“吕纯阳驾青云来降”之意,改名青云圃,后又

八大山人纪念馆风光(2)(12张)寓义为青云传朱明家谱,改圃为谱。从此,青云谱便与八大山人的坎坷生涯及其书画艺术联系在一起了。

明亡之后,八大山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为僧为道,有时还装疯作哑,不和人来往,也不和人说话。他的名字很多,“八大山人”四字连写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分别表达了他写字时的心境。八大山人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而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临川县令,曾笼络他为清廷效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

清初的画坛,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现在的青云谱建筑群,规模和风格与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殿宇中部为方丈堂,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静。

青云谱旧大门在围墙西端,是一座雄伟的石牌坊,上悬“青云谱”石匾,门后是八大山人手书“众玄少之门”。二门门楣上刻有“净明真境”四字。方丈堂左名“黍居”,右名“鹤巢”,壁悬他的手书对联:“啖吐趣中皆合道,文词妙处不离禅”。前后三殿和芫右边的斗姥阁,是八大山人和他弟弟朱石慧的书画陈列室。从南耳门出陈列室,便是七巧借地势、因形造景的亭台、水榭、假山、小桥、花木、溪流、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在纪念馆,游人还可到八大山人衣冠冢和雕像前凭吊。

画家简介

八大山人像(1张)八大山人铜像

八大山人

,姓朱名耷,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甲申之变,清政权的建立,使十九岁的朱耷承受了国破家亡的承重打击,他曾剃发为僧,皈依佛门,苦心修练“无数年竖拂称宗师”。后还俗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入书画艺术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远,宁静纯洁,超尘脱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向以笔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而脍炙人口,称美于世。如《孤松图》自上而下一气呵成,笔墨无多然气势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刚,姿态非凡,有吴昌硕先生题跋为证,言山人画“高古超逸,无溢笔无赘笔”精炼至极,以极简之笔来表现松针书画廊

极繁之形貌。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双鹰图》,此图乃八大山人晚年画鹰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画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两苍鹰相互顾盼,俯仰之间,英武之姿一览无余。八大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主将,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馆藏内容

馆内牌匾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人们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趣的环境中怎不心旷神怡!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交通线路、门票价格

来馆参观,具有十分方便实惠的交通条件,市公交公司旅游2线、20、203(外线)、224等公交车直达八大山人纪念馆。持有效证件换取门票,免费参观。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八大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 朱耷详细信息++

(七)江西省博物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环境优美;占地6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江西省博物馆由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一座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展示面积13000平方米,分历史、革命、自然三大展区,作为中国知名博物馆,全馆共设十个基本陈列。历史馆中一件件精美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江西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印证了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辉煌。革命馆里一座座热血铸就的丰碑展示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自然馆里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凸显了江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动植物资源。

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1958年建成。是全省历史文物保管、收藏和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中心,藏有大量石器、青铜器、铁器、陶瓷、金银玉器以及古代绘画等历史文物。“公道杯”、“恐龙蛋”、“汉喷洗”(用手磨擦盆柄会自动喷水的铜盆)等是文物中的珍品。

用时参考

1小时交通

12、307、313路新洲路口站。

门票

免费(请携带-件)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景点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新洲路99号

(八)南昌八一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八一公园清代为贡院,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3日发放为介石公园。1950年7月定今隐名,总面积23.7公顷,陆地面积6.4公顷。园林木繁盛,花团锦簇。公园可以分为湖区和陆区两部分。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及九曲桥、湖心亭、船坞码头等。其陆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兽十余尊,又有茶室、儿童乐园、温室等,可以供游人憩息。该园处于闹市中心,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

八一公园位于市区中心东湖之中,北临民德路,南临中山路东滨苏圃路,面积约13公顷,唐宪宗元和三年(802年),观察使韦丹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万柳堤”及“黄金堤”。杜牧曾赞其为“十顷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北三湖,民国以后,以红石垒岸,北湖又成南、北二湖,今之西湖、有桥涵相通,宋以后统称为东湖。

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其中两岛于八一公园之中,即百花洲和少年宫所在地。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欧阳修有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埋《蝶恋花》词序中有“百花洲老桂盛开”句。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建“讲武亭”于南洲,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断损。1983年11月重新勒石,并建石质碑亭一座。

八一公园清代为贡院,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3日改称为介石公园。1950年7月定今名,总面积23.7公顷,陆地面积64公顷。园中林木繁盛,花团锦簇。公园可分为湖区和陆区两部分。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九曲桥、湖心亭、船坞码头等。陆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兽十余尊,又有茶室、儿童乐园、温室等,以供游人憩息。

该园处于闹市中心,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由于闹中取静,每天游人如潮,且每年园内均举办大型花卉或花灯展,吸引不少游人前往。

用时参考  30分钟

交通  乘坐205路、27路、等公交车即可到达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106号

(九)方志敏广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方志敏广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方志敏广场位于东湖区下沙窝A29滨江地块,面积约1万平方米,投资860万元,分为“铁骨忠魂”纪念-区、“红色畅想”革命足迹区和“薪火传承”景观展览区三大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南昌市新的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休闲性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方志敏烈士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戈阳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被国民党-派秘密杀害于南昌市下沙窝。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约30万字的文稿。196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方志敏烈士墓,毛泽东亲笔题词。1977年8月6日,举行"方志敏烈士遗骨安葬仪式"。1985年出版《方志敏文集》。

落成的方志敏广场,呈组合长方形,中央矗立着3.6米高的方志敏烈士塑像,左右两边的四块纪念墙上面,分别刻写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方志敏烈士的题词及相关文章。整个广场分为"红色畅想"革命足迹区、"铁骨忠魂"纪念-区、"薪火传承"景观区三大功能区。

(十)东湖百花洲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东湖区旅游·东湖区文物古迹·东湖区十大景区·东湖区全部景区·东湖区特产·东湖区美食·东湖区地名网·东湖区名人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

百花洲位于东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两洲现在八一公园内。“百花洲”一名出自宋代文学家吟诵豫章的诗篇。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间。

1932年这里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被改名介石公园。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建国以来,人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成为人民群众休憩之所。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