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的 问题与对策(吴跃农:促进旅游消费的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3-08-28 17:00:45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苏企发展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据国内著名财经媒体最近调查,大众消费意愿排在第一位的是旅游,占调查样本达91.24%,食品餐饮、婴童用品、酒水、奢侈品,占比区间在45%~60%,医疗健康和汽车比重在30%左右;服饰和电子类产品占比10%左右;房地产和装修呈现正相关,基本都仅在3%不到。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储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比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大众手中旅游消费经费是有的,关键在于如何释放这部分消费。
旅游具有增长见识、增强交际、愉悦身心的社会文化精神属性,其产生的消费不是孤立的,具有消费领域广泛交互性,大众旅游具备带动社会消费“领头羊”作用,如带动文化娱乐消费、交通出行消费、酒店餐饮消费等服务业领域,还带动固定资产的汽车如房车、越野车、新兴电动车消费、服饰及电子产品消费,也带动康养服务及异地康养房产购置消费等,而出国游更是带动奢侈品消费的重要环节。

旅游业是大众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重要渠道,促进旅游业发展是增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关键,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必须将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紧密结合,更好顶层设计、引导和建设、兴旺旅游市场,发挥好旅游消费对经济扩张、解决结构性失衡和创造更多新经济驱动力的重要作用。

当前影响旅游健康发展还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通过增加长假时间释放14亿人的旅游市场。旅游消费对在职工作人员而言一个硬性限制条件是必须有一定休假时间长度。当前全年劳动者休假较为充分,但用于旅游的一定集中休假时间长度还不够充分。目前实行春节、国庆两个调休长假,春节主要功能是传统礼节回家省亲团聚,旅游功能并不能完全释放,仅有一个国庆长假对于消化14亿人的超大规模旅游市场容量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对此,中央顶层设计可以考虑在2023年恢复被停止执行的五一调休长假制度。形成全年上、下半年两个调休长假,有利于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意愿和计划安排。全年“五一”“国庆”两个调休长假较充分满足大众旅游出行之需,既符合我国“抱团”“从众”的大众消费集体心理和文化习俗,也有利于家庭成员、朋友为伴的旅游安排,增强亲情友情,增进社会和谐,并且,两个长假形成的浓烈举国旅游气场和氛围,有利于更好引导、促进、鼓励大众旅游,形成超大规模旅游消费市场的持续溢出效应和良性循环。
第二,政策鼓励公私部门劳动者、工作人员年休假旅游消费。当前实行的年休假制度,在公私部门执行层面往往是压抑、阻止休假旅游。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放弃休假则给予酬劳补贴,在公务机关部门更是成为给工作人员变相发放高额补贴的“由头”。任何消费都不是金钱问题,还有个时间问题,把休假消费时间用“酬劳”修正演变为工作时间,对于全社会的消费促进生产是根本性的歪曲阻挠。
对此,必须在制度执行层面出台措施,不鼓励公私部门对劳动者、工作人员不休假给予补贴。对违反者,实行领导问责、行政处罚。相反,应实行劳动者、工作人员休假除保障全薪还额外给予一定补贴的积极促进政策,公务部门一把手和领导成员必须带头休假,并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从根本上促进、营造在职人员的休假旅游消费文化,这也能够一定程度平衡、分流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长假举国出行旅游的峰值,使私人、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更多适季适景灵活安排。
第三,允许、鼓励有规范的公费学习教育集体旅游。目前,严禁公款旅游执行层面有一刀切简单过头之嫌。公款旅游是指公务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导或工作人员利用出差、异地会议以及出国访问进行工作程序之外巧立名目的个人纯粹游山玩水,占用工作时间和消耗公款。毫无疑问,机关严格遵守执行“八项规定”,给予查禁和纪律惩处,但作为一个单位集体,通过工会或党务部门组织全体劳动者、工作人员的集体旅游出行是由来已久的革命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集体主义形式,有利于单位领导与群众之间、全体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融洽感情、增强团结和集体凝聚力,并且成为私营部门“团建”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普遍形式。
对此,应该政策允许、鼓励公务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开展以学习教育为目的集体旅游项目。如红色教育之旅、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实地参观学习之旅等,也不排斥在整个学习教育行程中适当安排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只要主题鲜明、行程科学,学习教育目的突出和效果良好,就完全可以有规范地进行安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培训教育经费列支,以激发单位全体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第四,严禁新建“古城”等,认真开发好现实性旅游资源。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圈地人造旅游景观,一窝蜂上马新建“古城”以及文旅特色小镇,这些人造景观及文旅小镇,具备好创意的不多,大多雷同,千人一面,而且近距离分布过密,供大于求,实际上就是商铺+实景演艺,以图实现旅游市场效益。除了挂钩旅行社拼低价一车车拉来游客,大多数很难长久主动吸引游客特别是自由行游客,往往是开业时表面风光一时,很快门可罗雀,难以持续。
对此,要严格制约各地盲目投资人造景观及文旅小镇,应充分发掘和赋能旅游资源,开拓增强人文风景的现实性旅游资源项目。如,通过对传统古建筑群落和古镇项目、新农村建设典型的设计安排,使游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新农村蓬勃现实,通过对工业遗存和500强优秀制造企业的项目设计安排,使游客了解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崛起和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及“中国制造”大国重器的巨大成就,比如,对西安名胜古迹和“一带一路”西部陆上交通枢纽、全运会场馆建设等项目设计安排,使游客了解我国的过去辉煌和今天建设成就,这样的景点安排应该是层出不穷的;又如,东北旅游与“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振兴老工业基地内容的紧密结合,中朝边境旅游之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结合等等,这些现实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赋能,不仅更有利于单位集体学习教育旅游项目的开展,也适合大、中学校组织学习教育旅游项目。
第五,提高旅游质量,增强旅游体验。当前国内散客旅行团主打低价进店模式,以景点+进店购物模式闭环赢利维持。确实能够面向低收入散客群体,其缺点是道德风险,旅游时间大半为进店闭门“洗脑”,难脱“高价强卖”、“宰一个是一个”嫌疑,对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对此,一是文旅部门、物价部门应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对旅行社加强引导监管,改变低价进店营销模式,打造让利游客、有利于促进旅游发展的公平透明价格体系。对于旅游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而言,对游客在远距离交通、景点门票给予折扣实惠,还应有更多办法鼓励大众实惠出行,如宁波夜间地铁免费是有利于夜间消费的举措,在与旅游相关的交通等项目中值得推广运用;对于旅行社来说,应致力于良好服务获得回报、促进效益增长,而不是“请君入瓮”式购物套路,要免除游客挨“宰”忧虑、反感和最终的抵触;二是针对我国中产阶层不断扩大的现实及趋势,应更多设计、推出非进店闭环模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中高端的旅游消费体验要求;三是出国游应在“走马观花”基础上有突破,满足中产阶层游客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有更多的文化主题线路设计,展现出国游的锐利异质吸引力,如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旅,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平原漫忆之旅、东亚和东南亚汉语言文化圈之旅、远东西伯利亚草原森林湖泊之旅、南美足球探戈风情之旅等等。而且,出国游应充分考量国家间的“友好”特性,对我国政策友好、社会环境安全的战略伙伴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签约国,外交部门应更多协调免签证待遇,金融部门应更多协调好人民币入地使用及线上支付的便利性,文旅部门多宣传多引导多设计多组织相关线路。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如何处理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2023-03-09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诚聘英才

2023-03-09

【国外产业动态】第九期:聚焦人工智能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