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次日中国人去日本旅游(日本旅游 中国人)

更新时间:2023-08-26 10:25:36

这是一段挺让人警醒的故事,日本签字投降次日,一个中国人就到日本大街上走了一遭,种种见闻观感让人心理备受压抑,最后他得出一句话:警惕:日本投降只是临时的休战!

他就是当时香港《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的随军记者、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的朱启平。

7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经历和警句仍值得我们重温铭记。

(当年投降签字的密苏里号成纪念地)

1.战胜国使团驾到,却被敌视半小时

“本来是拥挤喧哗的,但是等到我们走上候车站,大家渐渐都不动了,不交谈了,约五分钟后,要是火车不动,汽笛不鸣,站上便是一片死寂。”

这是朱记者作为盟国代表团记者,在日本投降签字后,随团出现在日本火车站的见闻。

从轰轰喧嚣、拥挤不堪到突然死寂一片,日本人这不是在心悦诚服地举行迎宾式,而是如临大敌、围观警惕。

使团代表在候车站等车,围观他们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不久我们发现我们被包围在日本人圈内,他们离我们只有四五尺,四周都站着日人,一个个木然不动,向我们怒目而视。”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抗,偌大的候车室没有一片声音,民众聚集怒目对峙,如同战场,就差围殴了。这就是日本人投降后对战胜国代表的“礼遇”。

朱记者回来后感言:“我们候车有半小时,这样被注视了半小时,我终生不会忘了这半小时。”

(围观日俘洗澡以羞辱)

2.中国人向日本人递烟,日本人却这样回敬

怀着战胜国的谦逊,朱记者在日本东京、横滨和富士山旅游了几天,顺便采访报道战后日本见闻。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对投降的态度根本不是认输认错、欣慰和平到来,而是到处“充满了决战的空气”。

日本沿海仍然遍地筑着防御工事,东京湾要塞上162门大炮对着战胜国的战舰,那些脱下军服的男人,一看就是日本老兵,他们的表情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态度都一样,朱记者称,那是一种“同仇敌忾”的神情。

领美国战舰进入东京湾的日本领航员对朱记者说,日本人知道战争的发展对他们不利,但还是相信可以获得最后胜利,“这次日本投降是个意外。”这冷冷一句话让人感觉如触坚冰,不寒而栗。

一次,朱记者乘火车时遇到一个日本军官,便出自礼貌地和他搭讪,想来个随机采访。根据男人间的交际礼节,朱记者先掏出烟请他抽,不料此军人不以为然,“他万分不得已接过烟,点上火,抽两口,便狠狠地把烟丢出窗外。”

这一幕搞得朱记者极为愤怒,这明显是日本人战败后欠揍的节奏!但好像朱记者也没有当场爆发,只是在文章中反思:“究竟谁是战胜者,他,还是我?”

(战后日军)

3.日本为啥不服气?

正和那个领航员说的一样,日本人长期在军国主义洗脑下,个个都认为日本必胜,他们长期被战争宣传蒙蔽,不知道日本侵略扩张的错误根源,不知道自己国家已经到了穷兵赎武,穷途末路的时候。所以不承认失败,不反思错误,只是觉得日本投降是个意外,原因就是原子弹和苏联参战。

天皇降书上也没有一个降字,只是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公告》,诏书的名字叫“终战”诏书,而不叫投降诏书,日本人从天皇到百姓都不承认失败和投降。

(终战诏书)

敌视并非对所有盟国,几天前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乘机降临日本厚木机场时,美军举枪严加防护,防止顽固分子来个自杀式偷袭,但麦克阿瑟笑着对属下说,日本人只听天皇的,他们绝对不会违反天皇的意志。

后来麦帅掌控了天皇裕仁,日本人对他毕恭毕敬,称他是“蓝眼睛太上皇”。所以对真正的征服者,日本是不敢违逆的。之所以违逆不屑,就是不服。所以朱记者70年前就提醒世人:警惕,日本只是临时休战!

==========================

文献参考: 侯杰 朱文广《朱启平<落日>见证日本战败投降》(《团结报》2017年08年31日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