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旅行看什么(北极可以旅游吗)

更新时间:2023-06-03 23:09:06

自2019年1月15号南极行程结束,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我又带领中艺环球摄影团随中国探险协会登上了去北极三岛的征程。说到北极,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北极熊。其实,除了在特殊的季节深度游斯瓦尔巴德或格陵兰岛外,现在去北极看到北极熊的概率很低,甚至可以说看到是运气,看不到是常态。那么去北极看什么呢?去北极旅游看的是它独特的风景,巍峨的雪山、壮丽的冰川、神态各异的冰山、恒古的荒原,还有那人类的祖先和近百年来勇敢的探险家留下的足迹和传奇故事,这些都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并深深地记录在我的脑海里。

游北极有多种方式。比如乘坐破冰船直接到北极点、单独斯瓦尔巴德、单独格陵兰岛和北极三岛。相比之下游北极三岛最全面,看的景观最多,时间也相对比较长。

近些年,由于地球温室效应加剧,从1984年至2019年,北冰洋海冰减少了95%,这些现象将直接影响到北极的动物、植物以及全球人类的生活。

那么去北极旅行你会看什么呢?又怎样拍摄呢?

北极的冰山

我们乘坐的《海精灵》号探险船,停泊的海域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冰山。

当一个巨大的物体耸立在我们面前时,语言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此时,就可以用摄影的方式来描述它,那就是——对比。乘坐十多人的冲锋舟在这个巨大的冰山下显得是多么渺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种板块状的冰山往往绵延数公里,露出水面的有几十层楼高。由于海水与冰山密度上的差异,呈现在海面以上的只是冰山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这类冰山往往是个巨无霸。图片采用三幅图片拼接而成。

这个冰山形态优美,整体呈深蓝色。我乘坐冲锋舟“靠近”拍摄,刚拍完不到一分钟,冰山就崩裂了,巨大的声音如雷贯耳。我们驾驶员加足马力,奋力逃出危险区。冰山崩裂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冰山随之翻滚,坍塌的冰块激起巨大的水花。从录的视频来看,整个现场惊心动魄,震撼人心,这个瞬间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幅照片也成了绝版。

这是视频截取的照片,冰山垮塌溅起几十米高的浪花和轰隆隆的响声。

眼前的冰川下面有三个大洞,上面巨大的冰块似乎就要崩塌,小船非常危险。其实小船与冰川相距很远,这是400mm焦距压缩空间形成的视觉误差。

这个冰山我是站在山顶上往下俯拍的,外形如一只如意,体积十分巨大,我使用三幅接片来表现它。可惜它的周边没有船等参照物,我说它很大,没有见过它的人很难理解。

巡游归来,探险队员把冲锋舟收起来。等到吊钩晃到合适的位置,我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仿佛这部吊车欲把这个冰山吊起来。

北极的风景

游北极与南极最有趣的差异是:南极登岛很安全,北极登岛有危险,北极的危险来自于北极熊。尽管遇见北极熊的概率非常低,但是防护工作不能马虎。每次登岛,探险队员都随身佩戴步枪把守各个制高点,以保护我们的安全。

画面中除了环境中的雪山外,还有五个重要元素,探险船、现在来此造访的游客、百年前来此探险的人去世后安葬在这个峡湾山坡上的坟墓、用作航海标志用的石堆以及麋鹿的头角,说明这个世界并不荒寂。

我们大部分登陆巡游分远途、中途、近途。远途通常在往返8公里以上,我选择中途比较多,远途的人往往成了我镜头中的亮点。

格陵兰岛有许多峡湾,里面风平浪静,是登岛的理想之地。

格陵兰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山体破碎,岩石都被挤压成扭曲状。

生命消逝,冰川后退,北极脆弱的生态平衡还可以持续吗?

北极的动植物

去北极拍摄动物显然没有在南极那么多,南极有些地方的企鹅有上百万只,而在北极遇见即是幸运,这只北极狐是在乘坐冲锋舟巡游时拍到的。秋天它的毛还没有变成白色,它从半山腰下来到海边,我们冲锋舟轻轻地靠过去,它越走越近,不时停下来好奇地打量着我们。

随后它沿着海边慢慢走,我采用400mm焦距镜头跟着慢慢拍,直至它消失。《海精灵》号的游客只有我们这只冲锋舟上的十个人有幸目睹这个场面。

我们这次乘坐《海精灵》号进入北极圈见到两次北极熊。第一次是开船第二天就看到岸上有一只,距离甚远,需要用望远镜观看。第二次是结束前一天,进入冰川的浮冰里面,见到一只北极熊在浮冰上准备捕猎海豹。使用600mm焦距拍下来个头还不算小。我们十多只冲锋舟与它保持一定距离,全船100多位游客开心地观看了这只北极熊的首秀。

图片左侧是一对正在交配的麝牛。这是一种稀少的动物,大的雄性麝牛体重达500公斤,船上的动物学家说它居然属羊科。

有许多植物顽强地生活在北极的荒原上,比如北极柳、蓝铃花、极地辣根草等。夏天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

这植物是驯鹿冬天的主要食物

在许多潮湿的低洼处,能看到大片的蓝莓,拍两幅图片拼接。摘下一颗来放在嘴里,有一点甜,更多的是涩和酸。

蘑菇也是随处可见,我想它一定是百年前土著人和探险家的最爱。

因纽特人

9月2号下午,我们乘坐《海精灵》号探险船来到全球最北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居住的伊托考米特村(Ittoqqortoormiit)。该村位于格陵兰岛西部,是世界上极少数与世隔绝的居住地之一。

据说,每年夏天只有两班船跨越险恶的丹麦海峡往村里运送生活用品和其他物质,所以探险队长要求我们到村里小卖部可以买纪念品、明信片,但是不要买水果。因为你买走了,当地人要等到来年才能吃上水果。同样,如果游客没有赶上最后一班回欧洲大陆的船,也要在此呆上一年,和当地人一起渡过孤独的,极为寒冷的漫漫冬季。

由于寒冷,他们的食物主要是动物肉类,含高脂肪,所以,从大人到孩子都显得很胖。村里有教堂、邮局和学校,如果孩子们长大了,就要漂洋过海去欧洲读大学,往往读完书,他们也就不会再回到这个偏僻的小渔村了。所以,村里的常住人口在慢慢地减少。

村里幼儿园放学了,用一根绳子串起来是为了防止走散,土路上各种机动车多而且快,容易出危险。

这些简陋的秋千是孩子喜欢的游乐场。

大一点的孩子把疯狂骑自行车当做刺激和爱好。

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在这里世代繁衍。近代在这里发现了石油,因而许多人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随着气候变暖,也许迁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对北极生态是好还是坏,时间会慢慢做出回答。

携带的摄影器材

佳能5D4机身配50mmf/1.4、100~400mmf/4.0-5.6镜头

富士X-T2配18~55mmf/2.8镜头

图文:史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