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哪些景点-晚上能去清华大学旅游么

更新时间:2023-05-11 12:44:15


一、清华大学有哪些景点


1、近春园

近春园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

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一诺大荷塘包围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2、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3、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在大礼堂大草坪的东南方,属于德国古典风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学校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

4、二校门

二校门是第二个学校校大门的简称,特指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是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5、荷塘夜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胜的景色在近春园一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

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散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名文《荷塘月色》。

扩展资料: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

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

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

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

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二、晚上能去清华大学旅游么


不可以的;开放日入校时间为上午9:00,下午14:00.

以2019年暑期为例,清华大学暑假为7月15日至8月11日,校园对外开放参观从7月13日(周六)开始,开放日入校时间为上午9:00,下午14:00.

暑假期间,每周的周一为校园休整日,不对外开放。如遇校内重要活动或极端天气等不宜开放的情况,暂停校园参观。遇有特殊原因不能按预约时间放行的,敬请参观人员服从清华大学保卫处安排。校园参观全部实行网上实名预约。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参观要求规定:

1、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校园分为开放区域和非开放区域。非开放区域不对参观人员开放。参观人员需按照规定路线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参观。

2、参观人员做到文明、有序、安全参观。自觉爱护校园环境,不损坏公物和景观;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参观,不大声喧哗,不乱丢烟头。

3、禁止各类车辆违规揽客、非法经营;禁止商贩兜售纪念品等各类商品;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违规带人进校参观。



三、清华大学旅游要门票吗


清华大学旅游不需要门票,但是清华大学进去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必须要凭身份证过安检,进去参观。参观清华最好挑在淡季去,11月、12月和2月、3月算是淡季,旺季过去的时候人非常的多,人山人海。

为了让大家安全、舒心、愉快地参观清华,清华大学不仅免费向游人开放,还采取了加强保卫、增设保洁员等一系列举措,紫荆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免费导游与交通协管等工作也为许多游人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以学校名义向游人收费等行为,清华还设立了投诉电话,并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现在工字厅大门上部的匾“清华园”就是咸丰御笔,因清华选址在皇家园林,此园子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建设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曾入选世界十个最美校园,是中国唯一上榜的校园。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著名校园景观: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

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闻亭:

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校园惨遭破坏,钟亭被毁,亭内大钟及亭下铜炮被日寇掠走,至今下落不明。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我校校友和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抗战胜利后,学校北上复校,重建钟亭。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亭内大钟原悬挂于颐和园东大门对面,抗战胜利后移至此处。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

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选为读书学习和小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