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崆峒山生态旅游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4-04-04 19:54:27

平凉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崆峒山生态旅游示范区)

靠“景”致富乐农家

本报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陈斌

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西沟村村民李娜的半坡农家乐蜚声在外。她说:“我们一家人就是靠‘景’走上致富路的。”

经过整合,示范区现有常住人口4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7157户2.79万人,耕地面积10.25万亩。如何充分利用示范区富集的旅游资源,让靠“景”农民致富,是摆在示范区领导班子面前的一篇民生大文章。

近3年来,示范区在借“景”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好发展旱作农业“绿色”文章。先后栽植落叶松、油松、刺槐、核桃等经济苗木2313亩,完成956亩果园清园、施肥、套袋、覆膜等工作。种植以黄芪、党参为主的5种中药材1000亩,并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同时,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示范区发展的大平台,推进以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回收、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旅游环境,强化功能配套。

崆峒镇寨子街是示范区农家乐一条街,乡村小院、仿古小屋里,山野菜、燕麦柔柔、洋芋摊饼、荞面饹等特色农家小吃,让游客大快朵颐。示范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示范区在农家乐集中区建设中,把握“农”字当头,先“家”后“乐”的基本内涵,挖掘地域特色,力求组团化、规模化发展。目前,现有的农家乐经营中,辖区居民占到了80%以上。

李娜告诉记者,随着示范区快速发展建设,加上崆峒山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来农家乐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促使她打算进一步扩大农家乐规模。就在李娜农家乐旁边,通过招商引资已建成集窑洞餐饮、休闲观光、农家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10户,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479平方米。

示范区通过打造崆峒旅游专业镇和农家乐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其中,农民群众通过旅游业发展增辟了就业门路,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富民增收的路子。

“以前种粮食,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几千元,自从前年办起农家乐,年底一算账竟然赚了4万多元……”崆峒镇寨子街村的刘延林和记者算起了增收账。

去年,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劳务输转6734人次,累计创劳务收入1.3亿元,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703元。

标签: 崆峒山   旅游文化   生态旅游   农家乐   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