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个千年小渔村(泉州旅游小渔村)

更新时间:2023-11-28 17:13:14

有一阵我看《人生一串》,看得口水直流。这是中国首部烧烤专题纪录片,采景地包含中国20多个城市,500多家烧烤摊。纪录片里说:在“老地方”吃蚝,就像去邻居家蹭饭。没有高谈阔论,就安然享受美味。

在夜市的烧烤摊上,蚝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这个也叫作牡蛎的食物,无论是街头烧烤还是法国大餐,它都能占据一席之地。生长的环境造就了蚝千变万化的细微味道,中国最好的蚝要数东南沿海。

冬至以后,随着蚝盛产季节的来到,蚝类小吃相继上市。蚵仔煎就是我们熟知的著名传统小吃,而泉州就是发源地。




聪明的泉州人可不止会吃,他们还把生蚝壳用来建造房屋。

在泉州,有座村落名叫“蟳埔”,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渔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海为生。这两个字是不是很少见?蟳(xún )在闽浙台一带泛指海蟹,是地方性的俗称。而埔(bù)用于地名。


村落里“蚝宅”处处可见,非常别致。

因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带有浓浓盐分的海风极易腐蚀一般的红砖绿瓦。因此先民们想到了用当地盛产的生蚝的壳来做建筑的外墙。闽南话说“千年砖,万年蚵”,完美说明了生蚝壳的耐用。


这种极具特色的古民居在闽南话中叫做蚵壳厝,是东南沿海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据当地人说,建造蚵壳厝要先用碎石、泥沙砌好40厘米厚的墙体,再在外面砌上一层蚵壳。




虽然蚵壳厝的建筑形制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一样,都是用花岗石做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能看到非常鲜明的闽南风格,蚵壳厝与之不同的就是这蚵壳的墙表。细看这些大蚵壳墙壁,坚硬而漂亮,被时光和海风洗刷得格外明丽。从色彩上来看,灰白色的蚵壳与红砖古厝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极富美感的图案。

大而中空的蚵壳被垒砌在墙面,不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还能隔绝空气,这样屋内冬暖夏凉。不得不佩服先民们的智慧。




漫步在蟳埔村中,古老的巷道弯弯曲曲,就像走不出去的迷宫。即使还没见到泉州的海,已经能从这些蚵壳中闻到海的气息了。这些蚵壳凝聚了过去的故事,抚摸上去,粗糙的触感让你感受到时光在你指尖流转。

有些蚵壳之间还生长着不知名的植物,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还能顽强的生存下来。给沧桑的蚵壳厝带来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村子里,还能看到头发已经泛白的奶奶正在开着生蚝。她娴熟的用刀撬开壳,将内里柔软的蚝肉放在盆里。你可以发现这种生蚝个头比较小,不是用来建蚵壳厝的那种。




虽然因为过去太久太久,很难有人说得清蚵壳厝的来源。不过有人认为这是和泉州的历史有关。历史上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贾云集,而蟳埔作为重要港口,商贸往来兴盛。那时,前往东非的商船为了返航安全,而将东非岸边的蚵壳装载在船舱内,以稳定船体重心。到泉州靠岸后便将这些蚵壳弃置在岸边,久而久之,蚵壳堆积成山,便被当地人用作了盖房子的材料。

蟳埔村的特色不止蚵壳厝。你在村里走着走着,就会发现。




一眼望去,蟳埔女子都是穿着花衣裳、头戴鲜花。她们的头饰繁复得像一座小花园,而脚下却十分简单,基本都是踩着人字拖,要不就是打赤脚。

这就是与惠安女、湄洲女一起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的蟳埔女。




蟳埔女爱戴花,从孩提起,她们就会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她们将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髻,髻中横穿一支“骨髻”,再插上几朵五颜六色的鲜花,盘上几串四时鲜花做花环,嫣紫姹红、争芳斗艳。

花环上的小花蕾多用含笑、白玉兰、柚子花,清香扑鼻。




关于这个头饰的起源,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解释。有说是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系全国独有的“活化石”;也有说蟳埔村民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簪花围源于中亚妇女戴花的习俗。

不过,现在我们能知道的就是蟳埔女是真的爱花,她们的婚俗还保留着传统的闽南风情习俗,从订婚到结婚都离不开分赠鲜花。




当蟳埔女们悠闲的坐在一起打桥牌,我真心的觉得她们可爱极了。虽然有些已经是阿婆奶奶的年纪了,还是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刚刚出阁的姑娘。而且根本不在乎我们这些远方来客的眼光,自得其乐。




蟳埔是个太有意思的小村落。每个角落里,都写满了故事。有机会,你一定要来看看。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