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旅游攻略之浮山(临汾 旅游攻略)

更新时间:2023-11-03 17:40:27

相传,临汾东南有山,帝尧时期,洪水泛滥,此山随水消长,拯救了受难的黎民百姓。因其形若浮,故名“浮山”,又名“神山”。又因凤凰在此栖息,后被誉为“凤凰城”。

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座“神山”遍地是宝。既是“帝尧的避暑山庄”,也是国学启蒙《弟子规》的起源之地,还是众所周知的“剪纸之乡““厨艺之乡”和“面食之都”。

岁月流逝,几度浮沉。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浮山县历经数千年沧桑仍从容不迫。而今的她又被誉为“临汾后花园”,美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韵味绵长;美在天朗气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美在地灵人杰,道冠古今,扁担精神”天下传。

华夏神韵尽流转,人文荟萃显风流。若不知,闻名于世的御赐“都一处”缘起何处?若不知,享誉中外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乃何方人士?若不知,仅凭掌上神功就能演绎人生百态的“中华一绝”为何物?来到浮山,诸多疑问便有了答案。

悠悠传说道不尽

帝尧爱民 神山引入金凤凰 伏羲画卦 太上老君来炼丹

一入浮山地界,神山凤城”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汽车缓缓驶进县城,一路美景尽收眼底,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展翅起飞的凤凰雕塑,这便是当地人所称的栖凤台。

“丹朱食邑凤凰城,凤头插在西河中。两翅扇在南北门,尾巴翘上尧山东。”耳畔不禁响起这首传唱久远的歌谣,随之牵出一段段千古传奇。

当地民间代代相传的一个故事,帝尧建都平阳后,洪水泛滥成灾,水位持续上升。帝尧爱民心切,广编木筏和百姓共渡难关。乘筏东进,来到一座山下。此山神奇无比,竟随洪水涨落而起伏,绝不淹没。又有凤凰来回飞舞,百姓甚为欣喜,称这座山为“浮山”、神山”。

洪水归道,尧子丹朱留于此地,与百姓共建家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百姓们为了报答帝尧恩德,把城东的山定名为“尧山”。在凤凰降落的地方建起城池,命名为“凤凰城”。而丹朱封于浮山,此地又有“尧嗣故都”之称。

虽是传说,却道出浮山之古老。要问她有多“老”,早在帝尧治水之前,“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就在此始创八卦。周易爱好者搜集整理的浮山民谣有云:相传就在公元前,年号再前七千年;人类始祖伏羲氏,由西东迁到浮山;东迁行至太皇峪,始演八卦在浮山;太皇山上观天象,太皇峪里地理堪;远取诸物禽与兽,近取诸身人与事;由此画出八纯卦,先天八卦文明传……”拂去神秘面纱,今日太皇峪自然生态气息扑面而来。登高远眺,仿若徐徐铺开一幅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一年四季美不胜收。穿行其中,但见古树名木繁茂,百鸟争鸣不绝于耳。蓝天、白云、绿树、山花和河面相互眏衬,水天一色,婆娑迷离,如梦如幻,不禁让人陶醉其间,怅然不愉之情落去,市井繁杂之事忘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太上老君也被浮山独特的神韵所吸引,前来此处炼丹。位于城南的老君洞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殿门两壁嵌《太上显化图》线刻石雕组画81块;殿内神台上雕有李老群石像,四壁有元代壁画《黄录朝圣》绘有115组612个神话人物,手法浪漫夸张,被历代视为奇珍,引人称奇。

道不尽的奇幻,说不尽的唯美。从上古走来的传说、民谣,轻轻叩开这座城池的大门,令人情不自禁触摸她、走近她,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无限风光望不尽

穿越时空 邂逅古老东陈 向往世外 拥抱印象田园

绵延数千年的瑰丽传说,为浮山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昔日的她是“帝尧的避暑山庄”,而今的她是“临汾后花园”。古村游、田园游、生态游惊艳启动,八方游客慕名而至,心中顿生“好景一时看不尽”之感。

过腻了城市钢筋水泥里的快节奏生活,人们更愿意远离城市喧嚣,去寻找一方净土。浮山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就有一个原始的“世外桃源”。来自湖北的资深驴友在旅游论坛中发布帖子,连连称赞这座藏于深山的古村落。

他说:东陈古村是鲜活的明清文化遗产,她走过漫长的岁月,虽历经无限辉煌却依然宠辱不惊。从精致的明清四合院,厚重的石质节孝牌坊,古老而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等,无不彰显着当年的精致奢华文化底蕴,虽残墙断檐遭遇浩劫,但仍魅力十足,依旧令人折服。”“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借用一首诗歌,道出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令他们心心念念、牵肠挂肚的有李氏宗祠、庙宇阁楼、古塔牌坊等一座座迄今六百余年的古建筑,还有“上了东陈坡就是银子窝”及“上了东陈坡秀才官员多”的典故。

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明清古村,下一站抵达以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每次举行文化旅游节,绿色秀美的田园花海、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总让游客欲罢不能。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巧遇回乡探亲的梁秋旺老人。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激动地说:好多年没回家乡,没想到浮山的变化这么大,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这些年,常听亲朋好友提及印象田园,此次一看果然非同凡响,现代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生态旅游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绿色动力。身为浮山人,我骄傲!”看风景更要看文化,伏羲文化、帝尧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在县城东部的寨圪塔乡生根发芽。目前主打的红凹生态旅游,让游客亲近山水、融入自然,一赏“山上松树成阴,山下小溪畅流”的自然美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寨圪塔乡供销社干部职工依靠一条扁担、两个箩筐,肩挑货物,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服务群众,以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在全国供销系统树起了一面旗帜。如今建起寨圪塔乡“扁担精神”纪念馆,除了激励浮山人民继承优良传统,还可使游客重塑初心,找回干事创业的激情。

绿水青山,峡谷叠翠,古村清幽,灵石奇刻……“走”得累了,不妨来浮山瞧瞧。这片神奇的土地,定能满足您对美景的所有幻想,放松身心之余享受愉悦。

灿烂文化读不尽

经典致远 《弟子规》传颂天下 “剪”夺天工 一线牵众生万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人人皆读《弟子规》,却鲜有人知修撰《弟子规》的清代先贤贾存仁是浮山人,他成就了其“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美名。如果说,唐尧文化、道教文化是具有浮山特色的历史文化,那么《弟子规》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大放异彩的“孝悌”文化,具有更鲜明的浮山历史文化的印记。

古往今来,浮山人文蔚起,才俊辈出。古有贾存仁启迪儿童教育,今有郑渊洁编著“儿童乐园”。没错,享誉世界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祖籍浮山,他创作的童话人物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是亿万小朋友心中的偶像。他每每与山西粉丝微博互动,都不忘提及自己是浮山人,并由衷地为家乡发展点赞。

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参与录制央视节目《开门大吉》时,难改的浮山口音成为“笑点”。后来,郑洪升特意通过新浪微博表达思乡情:我生在山西省浮山县,在家乡生活了15年,之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活了15年,后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京,我老伴是老北京人,家里的孩子都操着一口京腔,我却执著地说着南腔北调的山西与河北混到一起的话。”简单的“执著”二字,足以诠释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郑渊洁创作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一度热卖,封面的剪纸图案更深受读者喜爱。殊不知,他的叔叔郑洪峨就是浮山的剪纸大师、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多次到浮山,对取得艺术成就的郑洪峨、乔金录等剪纸大师进行专访,使浮山剪纸的美誉蜚声海 内外。

“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人间永不朽”,大文学家郭沫若曾这样称赞剪纸艺术。浮山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剪纸之乡”,在这里最常见的场景便是: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手指翻飞间,惟妙惟肖的山水草木、人物鸟兽便“脱指而出”。虽然剪纸作品既不像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也不像红木古瓷那般价值连城,但它却能牵动着普通百姓的心灵,装点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小时候,我只看过木偶动画片。真没想到,现在我居然能看到真正的木偶戏表演,可算开了眼。”机缘巧合下,一位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大学同学亲眼目睹非遗传人吴春安表演的浮山木偶戏。她激动又兴奋地打来电话,在称赞浮山木偶的同时难免“羡慕嫉妒恨”。她“羡慕”的是,临汾文化底蕴深厚,各县(市、区)都有数不尽的绝活儿;她“嫉妒”的是,于她而言,这些传统民俗多在书籍杂志见过,很少能在现实生活中一睹风采神韵。

多条线绳,一端拴着小木偶,另一端掌握在艺人手中。艺人弹指一挥间,一出好戏便展现在观众眼前。尽凭掌上神功就能演绎人生百态,浮山木偶无愧于“中华一绝”。犹记得老艺人吴春安说过,这是集雕塑、美术、音乐、制作于一体的艺术,取材广泛且剧目丰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此唤起人们的时代记忆,使这一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浮山是一座有故事的“神山”,这里有读不完的灿烂文化,看不腻的浮山剪纸、浮山木偶戏,定叫人欲罢不能。

味蕾盛宴享不尽

浮山名厨 煎炒烹炸样样行 特色美食 一碗一碟皆文化

要想抓住游客的心,必先抓住游客的胃。到了浮山,您可来对了,这里盛产“厨子”和美食。

“年纪轻轻的厨子们出息了,腰別一把牙刷出去闯世界,在城里大饭店干了几年大师傅,肚儿圆了,脸儿白了,人也富态了……”有人如此调侃浮山厨子,但是话糙理不糙。正是这些深受帝尧文化熏陶的尧王子民,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传承积淀,才不断将浮山美食发扬光大。

有厨子就有美食。您只知京城“都一处”名扬四海,却不知这一烧麦馆的创始人是地地道道的浮山人。据说,清乾隆年间,某年腊月三十晚,乾隆带着宫院的总管太监出外散心,误打误撞进了灯光仍在闪烁的一家酒馆,特别品尝了这家酒馆独特的“炸三角”和“大炒雪里白”,随口而出:味道真不错!”原来这“炸三角”俗称“烧麦”,乃浮山风味小吃,就是面皮里包上各种肉馅笼蒸至熟,大炒雪里白”就是葱白炒豆腐。可没想到,乾隆未带分文,便于次日命几个小太监送来金匾,钦赐御书“都一处”。这个饭馆的字号就改为“都一处”,买卖更加兴隆。那两道浮山名吃也从此驰名京城,至今不衰。

美食里蕴藏传说,汤汁中溢满浓浓的文化味。品尝美食,仿佛在咀嚼文化。运城游客齐女士慕名而来,品尝浮山烧麦过后赞不绝口。她称赞道:听说北京最出名的都一处烧麦馆就是浮山人创建的,浮山烧麦为此声名远播。此次品尝后,发现浮山烧麦果然名不虚传,皮薄馅足汤汁多。”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看浮山。在山西有据可查的面食有280种之多,而在浮山就有110种。浮山县面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仅常见的面食就有手擀面、剪刀面、葱花面、臊子面等几十种,可谓是“面面俱到”,让人目不暇接,真乃“面食之乡”。

一碗面盛满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况味,荟萃了五谷菜蔬的自然香味,洋溢着人世间斑斓生活的美味,吸引着游客感受浮山的一方水土。来到这座人文神山,不必说苍翠里,饱含着多少唯美的传说;不必说深山中,藏匿着多少动人的美景;也不必说土地上,蕴藏着多少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传承着华夏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到了浮山,您就会情不自禁爱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