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代县旅游景点(忻州代县哪里好玩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3-11-02 06:09:17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西门门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门楼为杨六郎祠。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目前东西门楼都已被毁,北门也坍塌成了一处豁口。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雁门关两侧群峰挺拔,山势陡峭,中间夹一小路盘旋曲折,穿城而过。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阿育王塔

地址:代县县人民政府院内

原为圆果寺中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

阿育王塔为圆锥形,通高40米。台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建于台基中央。塔座平面圆形,砖砌,周长60米,作仰覆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四周刻有花饰、莲瓣和陀罗尼经。塔身为上肩略宽的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刹顶为宝盖,中连极顶宝珠。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地震毁坏塔刹九尺余,二十三年(1694年)补修。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

洪福寺砖塔

地址:代县峪口乡峪口村

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为八角五层五檐楼阁式砖塔,通高18米。塔基为方形石砌须弥座,由三部分组成:底层为石条砌边的正方体;中层为小于底层的正方体,正南面开券洞门,踏旋转楼梯可通塔顶;第三部分砌以雕花砖栏杆,栏杆内三层莲瓣承托塔身。塔身工艺更为精湛,平面呈八角形,每层檐均砖雕仿木构椽飞、斗栱等构件。塔顶为攒尖顶。

代县钟楼

地址:代县城内东大街

为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通高18.5米。砖石台基高4米。台基之上为木结构楼身,面宽、进深均为五间,宽11米。一层副阶周匝,设有回廊,二层出平座。二层内悬大铁钟一口,钟口直径1.66米,上铸铭文“金大定八年岁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

洪济寺砖塔

地址:代县磨坊乡东若院村

始建于隋仁寿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顺年间均有修葺。

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4米。塔基平面呈六边形,砖雕圆柱支撑。塔身由水磨砖构筑,呈六棱体,每面均精雕形态各异的窗户,塔顶中段为正四面体,饰有锐喙、圆眼、口鸣图案化十分强烈的鸟纹和太阳纹,十分罕见。

晋王墓

地址:代县阳明堡镇七里铺村北

李克用,沙陀族人。公元882年,归顺唐朝,任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唐乾宁二年(895年)-爵晋王。天祐五年(908年)卒,葬于此。

墓地坐北朝南,由封土堆、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通长30余米,距墓门3.8米的墓道两侧,自上而下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彩绘图案粉饰。洞壁东西两侧各刊“出行图”和“仪仗图”。

墓室为圆角方形石券穹隆顶结构,全部以石条砌成。腰部周围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栱门窗。墓室内四周间隔立十二生肖石雕官服人像11尊。墓室东南方有墓志铭1合,盖上镌刻隶书“晋王墓志”。

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

地址:代县沟注山雁门关下

历史上重要军事设施之一,为边塞第二道防线。始建于汉,宋明兴盛,元清衰落。东西绵延约40公里,与雁门关长城几乎平行相向,各堡大部分设置在滹沱河北岸人口稠密的村庄。三十九堡中较大的十二堡(俗称十二连城)为:阳明堡、马站、七里铺、东关、西关、北关、平城、十里铺、二十里铺、磨坊堡、段村堡、永和堡。

堡墙根据村庄大小,人口多少,规模不一,有的东西长300米至400米,南北宽100米至120米;有的东西长500米至600米,南北宽100米至200米。永和堡、清泰堡、清淳堡、清平堡、清宁堡保存较好。

东段景遗址

地址:代县聂营镇东段景村东南100米处

遗址位于滹沱河南岸,大丘陵地上,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未调查发掘。据遗址断层观察,第一层为耕土层,厚二十厘米,第二层灰黄土层,是文化层,厚一米以上。部分地段文化层距地表0.7厘米,文化层厚度达2.5米。

在遗址中部发现有墓葬,陪葬器物有陶罐、陶壶、陶鬲、陶豆、陶碗。陶器的陶质有夹沙灰陶、泥质灰陶、红陶。遗址中的遗迹有灰坑、陶窑。遗址东段发现四处灰坑,宽两米,深一米五。遗址中的遗物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石器多为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还有少量动物骨骸、牙齿等,纹饰多为粗、细绳纹、蓝纹、附加堆纹、三角棱纹等。

杨忠武祠

位于代县东北20公里处的鹿蹄涧村、是宋代名将杨业后代为祭把杨业夫妇及其后代名人而建的祠堂。

杨忠武祠创建于元代至元16年(公元1279年),祠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东、西、北各建堂宇三楹,奉祀杨业及其后裔。后院,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五间、悬有“千秋忠义”、“威镇华夷”、“忠勋世美”三块题匾。廊柱对联书有“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故;浩气英风留击塞、声威万代佩专城”。殿内塑像正中

为杨业与余太君像,两侧为八子塑像,东、西、南三面为杨家历代名将塑像。杨家当年在战火中使用的战鼓铜锣,也陈列在殿内门口。

后院正中、立一块玲陇剔透的太湖石,相传这是当年从地下发现的鹿蹄石,已挺立了600多年,石色依然青翠。背面,雕有一只梅花鹿,蹄迹遍布石上,蹄下有激起的水花旋涡。石座四层,上刻乌兽、花卉、浮云、山水。第三层石背镌刻“泰宝元平”字样。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国家业部林造字(1992)200号文件批准建立,位于代县城南20公里处,是一处以深山古刹赵杲观为中心建设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情趣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五台山支脉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其植被状况基本与五台山基本一致,最高点1951米,最低点1000米,森林长势随山就势,特别是赵杲观附近的针阔混交林,更具特色,主要以油松和桦树混交林为主,其状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或高入云霄,或匍匐于地,或横空飞跃,或展臂迎客,或钉岩挂柱,或倒挂悬空,且有山桃、山杏、刺梅、照山白、黄栌等植被,形成的森林景观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出没其间,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雕,二类保护动物豹等20多种,鸟类30多种,药材40余种,其中首推乌头,品质优良,储量颇丰,观中尼僧视为镇观之宝。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山老谷深,山山峰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山势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峭崖险峻无比、奇秀越空。岩洞,悬于陡壁、建有寺观。山峰、丘陵与沟谷形成一个闭合的山岳风景地带。登上天台山主峰,杲观主景区的全部景观可尽收眼底。

赵杲观

这里最奇特之处在于多处寺庙建在光滑的石壁上。想进寺的话必须沿铁索攀援而上,其势颇险。著名的有“仙阁登云”、“九仙女洞”等。 位于代县交口乡红寺村天台山下,距代县大约23公里。该观建于天台山峡谷中,利用当地的天然石洞、在悬岸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筑而成,可谓独具匠 心。

代县文庙

代县文庙位于山西省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重修。1983年至1986国家又拨款进行维修。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设有学正、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而且珍藏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州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代县文庙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

文庙的主要建筑为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

2006年5月,代县文庙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代县边靖楼

该楼为木结构,高26米左右,气势不凡。楼身宽七间,深四间,楼上悬挂着“雁门第一楼”、“威镇三关”的匾额。在楼下的台基中,有南北通向的10米高的石券楼洞,可供通行。

位于代县县城中央,又名谯楼,俗称鼓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