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风景漂亮的地方(涪陵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3-09-09 13:02:42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子。黄草山十二居的桃花嫣然,各有姿态,不禁感叹春天还在。前几天去黄草山探访梨花时,至少有四五个村民给我推荐十二居的桃花。昨天再次去黄草山探访梨花,顺便去十二居看看桃花还在开没有。当车开到十二居观光园时,远远就看见一片粉色飘在山顶,心里觉得十分幸运,居然还能遇见桃花开。

黄草山上的十二居民俗文化体验园,属于涪陵李渡。与黄草山梨花基地仅相距两三公里路程。该体验园占地1000余亩,其中桃园占地200余亩,另有100余亩的红茶园和400余亩的鱼塘、露营基地等设施。

桃花山上开满了红色粉色单瓣重瓣的桃花,回家查阅资料介绍说有花桃、白花香桃、阿布白桃、红油桃、皮球桃等6个品种的桃树。其实,我一样品种也没分辨出来。

沿着石阶而上,两侧山坡开满了粉色的桃花,或许这就是观赏品种花桃吧,花朵特别大,颜色尤为鲜艳,一簇簇一树树绚烂着整个山坡。随着疫情的好转,出来踏春赏花的人群比前几日多了起来,前几天的黄草山似乎名副其实的远离城镇,被竹海包裹,宁静得有些寂寞。

一群孩童在桃林的小径上放风筝,他们趁着东风一次又一次地奔跑,风筝飞上天空的那一刻格外兴奋。

漫山遍野是一片粉红,风筝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在桃林上空翩翩起舞。阳光下沐浴赏花的恬静,有了孩童肆意撒野,生出一些欢喜来。在春天的人间,才是对这个春天最大的尊重。站在园区山顶,可俯瞰涪陵新城区、长寿湖、水磨滩水库、红星水库等地。园区是一个集赏花采果、避暑纳凉、休闲养生、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乡村旅游地。

在长江水下走一圈,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白鹤梁原址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是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

据记载,至唐代以来,每到枯水期,石鱼出水,整个石梁都会露出水面,引来大量白鹤来此驻足,“白鹤梁”因而得名。白鹤梁上现存165段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枯水年的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名人的诗词真迹。透过23个圆形玻璃观察窗,能够清晰看到白鹤梁上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

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为避免白鹤梁题刻淹没于江底,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于2003年启动,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对题刻进行原址原貌保护。“石鱼出水,以兆丰年,是涪陵地区代代相传的民谚。”透过玻璃窗,能清晰辨别梁壁上的双鲤石鱼题刻。

1200多年前,当地百姓通过观察长江水位得出一条规律——石鱼题刻一旦露出水面,表示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白鹤梁题刻就是这样一本藏在水下、记录千年历史的书。

古代的水文观测,没有现在这样复杂,最核心的就是水位的高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建立标尺,观测河流水位。1974年在成都都江堰出土了一尊东汉时期的李冰石像,就是当时人们使用的一种标尺。除此之外的水文标尺还有宋代的水则碑、清代的志桩水尺等。

这些标尺总体上都是观测水位的高低,特别是水位的高值。以防止洪涝,保障生产。而白鹤梁正好相反,它是中国古代枯水位观测点,此乃白鹤梁的一大独特性。

从先秦的石鼓文开始,中国石刻艺术开始快速发展。其中有一类石刻多分布在江河两岸的石头上,反映江水、河水的涨落,体现某一时期的水文状况,这些就被称为“水文石刻”。其中记录洪水的被称为“洪水石刻”,记录枯水的被称为“枯水石刻”。

白鹤梁题刻的碑文数量特别多。字体方面篆、隶、楷、行、草都有;风格上颜体、柳体、欧体兼备;年代上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俱全,被誉为“水下碑林”。

在白鹤梁的石刻中,很多人都提到“石鱼”两字。石鱼为“双鱼”,它们被刻在石头上。两条石鱼个头不大,但却是白鹤梁这个千年水文站的标尺,用它来观测枯水情况。 用石鱼这种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标尺,是白鹤梁的又一独特性。

乘坐长91米的隧道式自动扶梯,历时3分钟才能到达江底。向下的过程中可以看见一个能移动的水位标示,显示今日江水的水面高度,当天的水位是165.20M。

然后横穿146米的水平长廊,走过长江水下40米深的参观廊道,这便到达位于长江江心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下博物馆。

跟随博物馆解说员,了解通过舷窗对面墙上用激光投射出对应窗中可以看到的图文和石刻。除了对从古而今的水文知识有所了解,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更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大家好,我是@逗町旅游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