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振旅游业促进经济全面加速恢复(加快旅游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3-08-04 21:45:07

骆振心

张朝 联合国大会近日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2月17日定为“旅游业复原力全球日”,显示各国恢复旅游的共同决心,也凸显了旅游业的普遍重要性。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10.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同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1.05%,比同期国际平均水平要高一个百分点,旅游业对中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较大,旅游业的脆弱性全面暴露,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停滞期。国际上由于人员流动阻断,出入境旅游基本停摆、业务停顿;国内由于疫情多点散发,部分旅游景区处于管控状态,旅游产业链不畅,导游大批转行。特别是一些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地方,比如桂林、张家界、黄山、三亚等地,旅游停滞造成了当地财政和经济发展下行压力。

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不足。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以后,旅游业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将会逐步显现。一方面,旅游业拉动的相关行业比如餐饮、住宿、康养等,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旅游业恢复可以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收入,进而增加社会消费性的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旅游业的恢复需要对景区观光、文化体育、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这些都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可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对促进内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恢复态势总体较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旅游收入恢复至73.1%。经过近三年的低迷,旅游业的格局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经历了重大调整变革,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在新冠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旅游业恢复,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积极应对疫情的挑战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展示了行业强大韧性。第一,旅行社数量逆势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5162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6219家,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旅行社暂停营业,没有申请取消许可证,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包括研学培训机构等向旅游业拓展。第二,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些旅游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急需补充现金流,旅游业的行业估值总体偏低,推动了行业的并购重组,比如岭南控股对申申国旅、现代国旅、秦风国旅三家小型旅游公司完成了收购和控股。第三,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提速。携程、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进入旅游业相对较早,疫情期间通过资本运作,加快旅游业线上和线下融合。而一些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凭借流量优势切入旅游行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纷纷布局旅游业务,预计未来互联网与旅游业融合加快,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第四,旅游形态发生较大变化。受疫情及当时防控政策的影响,跨国游、跨省游趋冷,但同时短途游、周边游升温,这表明居民对旅游的需求和热情并没有消退,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旅游产品开发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旅游产品创新步伐将加快。

目前旅游业恢复总体态势较好,但是经过长期停滞后,无论是行业需求和供给,要完全恢复还面临着一些困难。需求方面,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工作和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旅游消费较大程度受到抑制。供给方面,由于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整体收缩,产业链受到冲击,一些中小型的企业退出了行业,旅游的供给能力短期内还不足。旅游业要实现加快恢复,必须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旅游行业加快恢复的前期阶段,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添把火、加把油,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着力。一是要针对旅游行业专门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根据旅游业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在税收、融资、产业、预算安排等政策上对旅游企业给予支持,特别是应当发挥央行再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信用评级体系等作用,帮助企业从市场上拿到便宜的资金,用于恢复企业运营。二是推动旅游行业改革。针对旅游业跨界发展、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鼓励开发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在旅游行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对民营旅游企业的投入,帮助中型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旅游业国际合作。应当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各国旅游管理部门沟通,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应当支持旅游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整合,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