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常香玉故居有感(常香玉故居)

更新时间:2022-04-05 17:27:21

视频加载中...

【偈子】:

《香玉故居有感》

出类“太乙班”,

拔萃“十八兰”。

心存高远志,

捐慰美名传。

【五绝体,仄起首句押韵,通韵】

太乙班”:为周海水、周银聚兄弟于1928年在郑州杜岭街关帝庙旁所创,班内打破门户派别之见,融各家之长,对近代豫剧的发展影响巨大。

十八兰”:为汜水(荥阳)县虎牢关西穆沟村的乡绅牛师孔所誉称,牛师孔颇有财力,常接济“太乙班”,被班内众孩子尊称牛爷爷,在开封、郑州经营煤炭生意,人脉广泛,秀才出身的他在一次看戏之后,写道“看戏只看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毛兰花、王兰琴,她俩色艺俱超群。兰田、兰玉和兰真,同称五魁在周门。”从此,“豫剧十八兰”的名字在中原大地逐渐响起。

“偃月古城”常香玉纪念馆


【正文】:


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原名张妙玲,其老家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自然村,故居现在的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故居样貌,是典型的豫西农家窑院风格。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于这处窑洞,出身于戏曲家庭的她,自此开始了不平凡的戏曲人生。

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居,是镇政府花30万元翻修过的

一、豫剧启蒙


1932年5月,已经9岁的张妙玲,因不愿顺从姑妈和母亲的撺掇做富户家的童养媳,而改姓换名“常香玉”(其随干爹姓“常”,其父喜欢戏曲人物项羽,而改其名“香玉),开始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张福仙深知学戏的艰辛,且当时戏子的身份地位非常卑微,若不能吃得苦中苦,很难养活自己及家庭,所以从小对常香玉要求极其严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名“鹰爸”。

常香玉出生的窑洞

常香玉父亲的教育方法就是“戏是苦虫,不打不行”,因此在教训打骂孩子时,不明就里的乡亲及同行,曾认为常香玉是张福仙拐卖来的苦孩子,一度把张福仙当成人贩子,后经多次澄清才免了这一尴尬。张福仙虽然也是戏曲人,但自感水平有限,为替常香玉拔高技艺,所以是带着孩子四处搭戏、八方拜师。常香玉,自小就学遍名师,先后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王金枝、徐双槐等人为师。这期间,常香玉从初学武丑,到演小生、须生,到后来专攻花旦,直至成为旦角、名旦,台上台下的辛苦除了她父亲,少有人知啊(其爱女常如玉曾爆料,“因难以忍受学戏的苦,也难企及母亲给予的厚望,所以在30岁时离开常香玉去了X国发展”)。


二、妙玲生平

常香玉(早年照)

常香玉的一生,跌宕起伏,从旧时代地位卑微的戏子(“镇嵩军”军阀刘镇华家与张家长辈曾有故交,得知邻村张家的小妮儿要当戏子就断了关系),到新时代受人尊敬的“人民艺术家”(2004年由国务院追授),生平事迹可歌可泣。

1935年11月,常香玉随父三赴郑州,搭戏周海水的“太乙班”。后初到开封闯荡,不到两月,常香玉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从此走红全国。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排演了王振南编排的新戏《打土地》。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喜结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47年10月,陈宪章当局被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常香玉演出180多场捐资的战斗机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演(180多场演出)。52年3月4日,完成捐机任务。53年4月,随“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劳军演出。

常香玉(晚年照)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先生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三、香玉传馨

从演戏曲七十多年的常香玉大师,经典代表作颇多,“红白花”(《红灯记》、《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经典戏剧,“字正腔圆、声宽音纯、表演传神、动作阳刚”的常派艺术,开创了豫剧流派中的另一先河。

演而优则誉,常把“戏比天大”挂在嘴边的常香玉先生,一生颇多荣誉: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87年,获得中国艺术节(中南地区)荣誉奖。

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7月,国务院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正文结束-



[撒花]文旅小贴士[撒花]:

地址:河南省郑州巩义市河洛镇董沟村(自然村)。

自驾:可直接导航“常香玉故居”。

注意:目前故居前,正处于施工扩建中,道路狭窄,“中建七局”的施工车辆较多,驾车须谨慎前行。

周边:附近5公里范围内有“石窟寺”、“偃月古城”(里面有豫剧小镇、常香玉纪念馆),邻村神北有“刘镇华庄园”、“河渎庙”(河洛汇流处台湾黄志成捐建的河洛大王庙)。

门票:“常香玉故居”及“偃月古城”,均免票。

标签: 常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