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部分景点(鱼台景点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3-05-06 09:28:44

姜太公庙位于鱼台县李阁镇驻地东北,距镇政府4公里,据考证,此座姜太公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虽经历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门仍毁于民国的兵患水灾。现存庙宇为2002年筹资(在其旧址)重建(太公庙占地3000平方米)。景区自2010年开始接待游客,2012年被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祠,位于今武台乡大闵村,重建于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钦赐“门宗孝行”匾额,悬挂于闵子祠大殿正中。闵子祠主殿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高12米。重梁起架,雕梁画栋,六根巨大圆柱顶梁,殿南壁为24扇樟木花棂门,殿顶部覆以绿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宫殿式古建筑。正殿两侧为磙龙脊暗楼。十年浩劫,大殿被毁,现仅存东西配殿各三间。闵子祠属鱼台县著名古迹,为加强保护管理,2013年3月由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子庙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南20米处。墓暴露在地面为土丘状。高出地面0.8米,周长10米。樊子名须字子迟。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庄(今济宁任城区南张乡)。当地现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亲樊皮等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汉代樊迟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旁修建了樊庙、樊府、樊林,树碑于墓前,规模可观,历代祭奠。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楼湿地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孟楼村及其两翼沿湖区域,北临南阳古镇,有11000余亩,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现已修建了通往湿地景区的旅游专用公路。湿地水清草绿,植物长势茂盛,生物多样性明显,鱼、虾、鳖、蟹种类、数量繁多,多种水鸟汇集于此,为湿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优美的湿地生态景观,游客络绎不绝。春天可听百鸟争鸣,观百花斗艳;夏天可赏荷采莲,怡然垂钓;秋季可摘菱采芡,观芦花鹭影;冬季可欣赏芦苇荡摇曳,野鸭翻飞。景区交通便利,紧临已开工建设的滨河大道、济徐高速,南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北距济宁机场30公里。本区适宜开发以湿地生态景观为特色的湿地娱乐与休闲度假产品。

鱼台文庙座落于鱼城镇鱼台二中院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径42厘米。单层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正中有黄色琉璃瓦饰成的菱形图案,飞檐饰以陶制飞兽,殿脊两端“二龙”对峙,内外施斗拱,平拱双昂,五彩缤纷。殿两侧东、西两庑各9楹,前有戟门、棂星门各三楹。中为泮池,东西列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殿东北有启圣祠,后有明伦堂,堂后有敬一亭。文庙四周筑有围墙,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形象生动。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鱼城东西大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彩绘,上 书“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军攻打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1945-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毁,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

丛兴永和寺,原名东岳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老砦镇境内,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寺院毁于清朝自然灾害。2014年佛历六月初一应当地信众礼请,释悟辉法师主持重建恢复寺院,得到当地政府、信众的热情支持。寺院规划格局主要有:广场、三门、大般若坛城、东西配殿、综合楼2栋、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广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像(9.9米);大般若坛城面积44*44米,钢筋混凝土浇筑,上盖钛金板,宝鼎黄金铜浇筑。坛城内供奉南无摩诃般若波若蜜多(共八个方位)、五百阿罗汉、金刚萨埵、唐卡等诸多佛菩萨像、转经轮等。坛城内有药王菩萨泉、药上菩萨泉,医治众生疾苦;东西配殿供奉佛菩萨像;功德藏内供奉七佛如来,并为寺院建设发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众善男信女消除业障、生意兴隆、家庭和睦、事事顺意、平安吉祥;综合楼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修行、就寝;放生池内,供奉莲花生大士像(9.9米),池内种植莲花;护法堂内,供奉护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无图片,请网友惠赐)

栖霞固堆遗址位于李阁镇满庄村西北约300米处,皮店至李阁公路的北侧,东为苹果园,西临灌溉渠,遗址高出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面积990平方米。顶端原有栖霞寺一座,曾列为鱼台县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栖霞返照。”寺已不存在,仅存唐碑一块。碑文为《栖霞寺讲堂佛经》。进士登仕郎朱怀隐撰文,宣德郎骑都尉徐伯兴书。据专家考证,遗址顶端至8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8米以上6.5米,为周商文化遗址,顶端往下1.5米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大殿座落于鱼城镇鱼台二中院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径42厘米。单层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正中有黄色琉璃瓦饰成的菱形图案,飞檐饰以陶制飞兽,殿脊两端“二龙”对峙,内外施斗拱,平拱双昂,五彩缤纷。殿两侧东、西两庑各9楹,前有戟门、棂星门各三楹。中为泮池,东西列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殿东北有启圣祠,后有明伦堂,堂后有敬一亭。文庙四周筑有围墙,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形象生动。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鱼城东西大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彩绘,-“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军攻打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1945-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毁,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

鱼台县旧城海子钓鱼台风景区位于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一带。东西长2200米,南北长1400米,有水面积高达280万平方米。旧城原名黄台市,因黄水不没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迁县治于此。历史景点及名人众多,著名的景点有“龙台飞雨、古塔凌云、金沙晓行、龙台飞雨、郎桥夜月、蒲海青烟、荷河归帆”等,历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贤之孝子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等;现代名人有戏剧家董小吾、书拥屈万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黄河决口于铜山县的孙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沦为湖泊。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被评为A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下乡工程示范点。

鲁隐公观鱼台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细绳纹陶器片等。北部断崖处,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顶至1.5米处,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汉代陶器和汉画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亭内有超化寺,座落于武棠亭遗址顶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经多年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面积缩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蓝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复佛教活动,香火不断,梵音缭绕,游客络绎不绝。

观鱼台上现存“鲁隐公观鱼处”碑,碑阳文字是崇祯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阴所刻“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却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两代相隔99年同树一碑,实属罕见,堪称美谈。

台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将粗、大、直的伐去盖房修船,现仅剩下14棵。为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看管,并植松、柏、花、草进行绿化,现已成为一处集文物保护和旅游观瞻为一体的园林式风景胜地。

景区距鱼台县城10公里,距武张公路300米,距济徐高速鱼台段1.5公里。

常李寨村属鱼台县张黄镇,总人口2016人,400余户。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业、劳务输出为主,间有餐饮、商贸运输等。该村为著名的孝贤文化之乡。该村民风淳厚,唯孝为先。村头建有德行桥(又称二十四孝桥),石刻二十四孝图于其上,行人过此,多有驻足。村西古民居号称孝贤文化大院,于2004年投巨资修葺为国内知名的敬老教育基地,内设研讨创作厅、孝文化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农家书屋等。有专门的孝评审组委会,举办孝贤之家、孝贤之星的评选成为常态。村里成立孝互助教育基金会和孝互助发展基金会,真正实现幼有所学、老有所养。该村被省内各有关单位指定为孝贤文化创作、品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被各级政府授予孝贤民俗文化村、敬老模范村、百孝村、示范村等称号。该村事迹受到-、梁步庭、苏毅然、王玉玺等领导同志的赞赏,并题词(-:孝贤故里,梁步庭:血染红锺,苏毅然:红色村院,王玉玺:孝看常李寨人)勉励。

常李寨村还拥有可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战争年代,该村众多忠烈义士胸怀救国之志,南征北战,奉献青春年华,无一失节。上世纪三十年代,该村赵芳州、赵化范、赵紫生、赵合璧等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为我党在鱼台境内早期党员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赵紫生等在该村组建抗日民团,该村大批青壮年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全县抗日救亡运动由此蓬勃兴起。该村组建抗日小学,宣传革命真理,为革命和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还打入敌伪内部,成功策反以壮大革命力量。他们护送-、陈毅等国家领导人过敌伪区的传奇至今仍被群众津津乐道。新中国成立后,该村的革命勋臣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建设也做出了不朽贡献。现该村建有红色革命展厅,计划进一步深挖掘,建设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基地。

樊迟墓位于王鲁镇武台村西南20米处.墓暴露在地面为土丘状.高出地面0.8米,周长10米.樊子名须字子迟.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庄(今济宁任城区南张乡).当地现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亲樊皮等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汉代樊迟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旁修建了樊庙,樊府,樊林,树碑于墓前,规模可观,历代祭奠.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超化寺座落于武棠亭遗址顶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先时殿宇僧舍峻整,僧众几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倾圮过半.僧人宗昭(俗姓樊)费资百金重修。正德年间建伽蓝殿3间,未及塑像而流寇火其方丈。至嘉靖初年,樊骥以己资工塑伽蓝神像,建方丈三间.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蓝殿为霪雨倾坏,骥之弟骐,亦出已资命匠修建,并于殿侧立碑记之,名为"重修超化寺殿记",邑人王秀民撰文(此文见鱼台县志,康熙版).1990年唯余伽蓝殿.2006年重修伽蓝殿,现檐阿华彩而轩翔,为鱼台唯一现存唐建古刹。

鱼台地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从境内栖霞堌堆等古遗址中,曾研究发现鱼台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此,“五里三贤”的佳话依然流传不衰,“鞭打芦花”的故事至今妇孺皆知。“三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人,且三人居处相距不过五里,故称“五里三贤”。2005年原中共济宁市委书记王玉玺亲笔为王鲁镇常李寨村题词—孝看常李寨人。2008年鱼台县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了鱼台县孝贤文化节。樊子,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前505或515—?),春秋末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孔子学生。其先祖出于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孙仲山甫(鲁献公次子),辅佐周宣王,致宣王中兴,成为一代名臣,官至卿士,被宣王封于樊,赐樊侯,建樊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原为商汤王后裔七族樊氏的居地樊陂,后改阳樊。周灭商后,周武王把商裔七族交由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后随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和姜子牙征伐,其余一分为三,一部交微子由商改宋,另一部交姜子牙迁齐监管;余部交卫国,由周公旦同母弟康叔监管,为奴,姓失。

仲山甫有三子,长子继嗣为君;次子在周为官,因不能继嗣为君,受封于汉水上建樊城;三子居任北,原鲁献公赐于次子仲山甫的食地寿张(现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何岗、耿村一带),以父封地为姓,俗称樊三公。居地改为樊陂。后成望族。秦统一中国后,设樊县,隶属任城郡辖。

据“宗谱”和史料记载:樊三公生子甲;子甲生伯虎;伯虎生东阳父;东阳父生公勤;公勤生皮;皮于鲁定公五年春(公元前505年)生樊子于任北樊。其祖墓冢都在今济宁市任城区西北二十里许南张镇西,文革前西有樊三公冢,樊子墓和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樊家林)。

樊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十八岁时,曾去曲阜拜孔子为师,但当时因孔子周游列国未回,未能如愿。后同冉求仕于季孙氏,深得冉求信任。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伐鲁,冉求率左师御齐,樊迟为副将,他作战勇猛,率师冲入齐军,大败齐师,取得胜利,立了战功。当年秋,孔子回鲁,收樊子为徒,并为孔子赶车,不离孔子左右,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

樊子勤学好问,求知心切,曾三问孔子“孝”、“仁”、“智”,当面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即使在陪孔子散步午雩台下还问:“崇德”、“修匿”、“辨惑”等问题。仅三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这是在孔子弟子中所少有的。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樊子守丧三年。时不久进入战国,樊子为避战乱,尤为昔战齐故,曾一度在邾、陶隐居。后同闵子、宓子来棠地办学,传道济水一带(现鱼台武台),弟子数百人。世称五里三贤,既出其故。

据传樊子来棠后,不但积极协同闵子、宓子办学,还关心当地的农业生产,他根据当地地势涝洼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挖方坑筑台田,形成了粮基鱼塘、圃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藕塘等生产模式,广为流传,至今还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鲁悼公十四年秋(公元前454年),闵子、宓子、樊子驱车同去曲阜祭奠先师孔子,途中樊子因风寒暴卒于陶,终年52岁。在闵子、宓子的主持下,将樊子葬于原故居樊庄村(现鱼台县樊庄村)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武棠亭下。距今已两千四百六十余年。樊子祠、府原在其故居樊氏村内,因历史原因,清乾隆四年改建在武台村中。

樊迟墓位于鱼台县王鲁镇五台村南50米处,西距武棠亭遗址约300米。一九八五年定位鱼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位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建国55年来第三批定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暂定为一万平方米。(图文来源于网络,部分没有图片,还望热心网友惠赐,谢谢,如有疏漏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