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旅游产业发展纪实(罗平县发展旅游)

更新时间:2024-04-07 04:43:01

本报记者 刘成龙 文/图

山清水秀菜花黄。

“菜花一层层金,瀑布一层层银,金花银瀑好地方,名字叫罗平……”由何纾演唱的歌曲《金花银瀑好地方》,唱响省内外,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歌中的“菜花”就是指油菜花海,“银瀑”就是“九龙瀑布”。创作这歌曲的时候,“那色峰海”景区还没开发建设。

如今,罗平除了油菜花海、九龙瀑布,还有鲁布革三峡、多依河、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那色峰海、长底温泉旅游风景区,更有今年才建成的多依河影视基地。

罗平成了名符其实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进出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大门,境内居住着布依、彝、苗、回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独特。

罗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忞介绍,罗平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87年—1997年的起步发展阶段。1987年,鲁布革电站建设形成“鲁布革冲击波”,让全国和世界认识了罗平。1992年5月4日,鲁布革三峡开船接待第一批游客,罗平吹起了旅游开发建设的号角,旅游业正式起步发展。

1998年—2008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罗平县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10年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8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亿元,打破了滇东无旅游的定论。这期间,九龙瀑布群、多依河景区分别被评定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

2009年—2014年的旅游大县建设阶段。罗平县加大旅游品牌化建设,实现从小到大的历史跨越。到2014年底,全县接待游客达1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16.2%,旅游业已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5年至今的旅游强县建设阶段。2015年,罗平县提出旅游强县建设目标。2016年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城市围绕旅游建、产业围绕旅游做、项目围绕旅游争、资金围绕旅游投、“三农”围绕旅游抓、设施围绕旅游配的思路,促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城旅融合、康旅融合、网旅融合、交旅融合,狠抓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绿色旅游、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功能完善化、旅游投入多元化、旅游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服务优质化工程,打造“花城、水城、绿城、商城”,推动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生态养生旅游转型,努力实现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跨越,以旅游革命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终把罗平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018年,罗平县接待游客6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接待外国游客24800人次,外汇收入1343万美元。经统计测算,罗平旅游对GDP贡献率为5.9%,旅游对财政贡献率为35.1%,旅游对就业贡献率为25%。”陈忞说。

该县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集全县力量,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支柱产业来优先发展。抓好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将旅游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

该县不断夯实旅游接待基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建成九龙瀑布群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多依河、鲁布革三峡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建罗平国际高原花海旅游度假区、那色峰海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环境持续改善,江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旅游交通专线、汽车租赁网点已延伸到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旅游景区。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旅游线路、景区、村镇建筑富有特色,乡村风貌突出,自然环境优美。

该县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目前,该县有宾馆酒店、精品客栈400余家,12000余个床位;县、乡、村三级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1500余家;甜言蜜语、万兴隆等规模以上旅游生产企业5家,蜂蜜、菜油、黄姜系列以及花米饭等本土旅游特色商品60余个品种。

30余年来,罗平县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华丽蜕变。该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旅游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等多项“国字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