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乡党委书记谈怎样开发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

更新时间:2024-04-03 07:00:49



或者走走看看,或者吃点农家饭,这依然是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模式。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太多,而从“购”的层面讲,显得尤为薄弱,也最需突破。

太安农耕文化丰厚、农业资源丰富,大米、茶叶品质好,但原有的大米商品化率低、包装粗放,茶叶没有形成产品系列,包装缺乏地域特色,从游客角度讲,不方便携带或者价格趋贵,购买力不强;从宣传角度讲,产品包装简单,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传导力不强;从富民角度讲,有巨大的游客市场,却无对路的商品,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大,影响力不强。


太安梯田开垦历史悠久,富含腐殖质和微量元素硒,由于远离城市,无工业污染,再加上相对坡度大,主要仍依靠充沛的雨水进行自然灌溉,具备了良好的土壤、气候、水质以及历史人文条件。当地人非常勤劳,田内种稻,利用田埂栽桑、栽玉米、栽大豆,曾是重庆市10个蚕桑大镇之一。同时,据记载,当地何氏祖先兄弟二人乾隆19年(公元1755年)流落到当地租田为生,经98年后,咸丰2年(1853年)即已有富足,修成了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祠堂,世世代代的太安人守着土地为富足而辛勤耕作。同治元年孙氏石刻地契碑,静悄悄落放在古桂花树旁,足见当地人对土地的珍视。全镇有水田2万余亩,水稻种植与老百姓的日子关联性最强,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水稻恰恰就是当地最具潜力、最好的旅游商品


对优质大米的开发,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农民向土地要更多的效益,提升大米的附加值,反过来,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馈赠,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但要将传统商品甚至多数仍是农货的大米转换为乡村旅游商品,不是说有就有的事情,需要花很多的功夫。



镇里原有的大米加工厂主要从事批量化的普通大米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学校等大食堂,在种源控制上不够,大米品质一般,并且全是20斤一袋的大包装。我们及时引导业主改变理念,扩大基地规模,统一发放优质稻种,有了规模,保证了品质。随后,开动脑筋,帮助业主为商品取名为茶乡香米,撰写产品说明,设计了以茶山为背景的10斤装包装袋,开发了2.5斤装真空包装袋,分别设计了凤凰茶乡礼品袋和礼品盒,可以以2袋共5斤组装,与开发的乡村旅游有了粘合度,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同时,游客通过购买优质大米带走了好的口感,也带走了好的风景,成为了无数次的乡村旅游流动宣传;注重创建品牌,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为企业争取到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优质稻米品牌,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大米这一传统的大众农货,由于与日常生活戚戚相关,需求更广,也成为了最为吸引眼球的旅游商品。光靠合作社及加工厂一家的生产,优质大米已供不应求。同时,几年中,更多的人离家务工,水田有的逐步改为了旱田或者荒置,也为了抢救梯田,我多方协调,引入万州粮油集团进行联合开发,建立5000亩优质稻米基地,采用“统一发种、统一施肥、统一防病、统一收购”四统一进行生产,在包装设计上,提出要求并修改审定,在5斤装和10斤装的真空袋上,正面运用了当地的梯田图案,并标准“梯田米、更好吃”的宣传口号,在包装袋背面标住产地:太安大石板梯田,通过品牌厂家推广,新款包装大米走进城区各个连锁超市,发挥了品牌厂商的市场影响力,产生了更广的市场效果,也为太安梯田作了良好的宣传。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更广泛的以旅游促进贫困户增收,考虑到贫困户家庭多数仍种有稻米的实际情况,针对商品转化不够、附加值不高以及销售难的情况,依托区镇村三级干部帮扶的优势和成立扶贫互助社的平台,利用年接待游客35人次的大市场,我们再次为优质大米注入了新元素,除了采用小机器加工脱皮和零添加外,在包装设计上也下了真功夫,我们贴近本地梯田这一主要元素进行了创意开发,产品包装采用了牛皮纸,正面标注凤凰茶乡和已获得的8张国家级名片荣誉文字,反面标注梯田实景图案和三峡田园太安老家文字,侧面标注乡土乡韵乡情和原汁原味原真文字,并采用2.5斤、5斤、10斤三种规格包装,丰富了产品层次,包装整体简洁大方,材质环保、健康,又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纯正朴实中传递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核心元素,彰显了旅游品牌概念。


五年中,为打造优质大米这一旅游商品,经过了三个过程,经历了很多对细节的把握。但顺应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商品,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要求。大米只是其中之一,茶叶也是其中的主角。很多地方的旅游商品都有茶叶,怎样避免雷同,必须创新。太安茶叶久负盛名,曾获得重庆市十大名茶荣誉。其产品由重庆新天地农业开发公司打造,有较高的加工技术水平,已开发有近10个包装的产品,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其知名度大大提高,销售也有了明显增长。为让游客买得放心,我们坚决杜绝在茶园内施用农药、化肥,保证了产品品质,茶叶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所在的凤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让游客买得舒心,我们增加了体验感的购物,每年的春秋旅游旺季,设立了采茶活动,游客可以现场请师傅炒制。同时,我们挖掘本地茶叶文化资源,依据相关记载,加工订制刻有“茶岭土贡”字样和凤凰茶乡LOGO的竹筒,当内置简易包装袋内的茶叶喝完后,竹筒重复利用,可以当作笔筒等案头实用的器具,产品有了特有的文化,提升了旅游商品的综合价值,游客对这款产品情有独钟。


有了主打的旅游商品还不够,游客需要多样化的产品。在进入乡村旅游核心区域的沿线各村,先后培育和开发了土面、泡菜、土菜油、金槐茶、小蒜、绿壳鸡蛋、土鸡、蜂蜜、西瓜、红薯淀粉、高粱酒以及时令山菌等产品,并沿线设立标识牌展示和指引说明,将农特产品转化为了旅游商品,先后在城区核心区域和茶韵飘香风情街设立销售展场,展场内将最美的风景图片一并布局展示,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开设微店等销售渠道,设立“扶贫赶场”活动,持续做大销售规模。同时,开展乡村手工艺比赛活动,鞋垫、布鞋、小竹席坐垫、竹筲箕、木制蒸笼、斗笠、草墩子等得到呈现,留下了乡村记忆,也满足了部分游客的购买需求。

几年间,凤凰茶乡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有了良好的IP资源,在旅游品牌大背景下,有效转化,共同组成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体系,而随着一批极具当地文化符号的旅游商品步入千家万户,旅游商品成为了凤凰茶乡传播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做大乡村旅游也起到良好助推作用。


龚元建,1991.09--1995.07 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2011.11-2016.08曾任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党委书记,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委党委委员(兼)、区文化市场执法支队支队长(正处长级)

标签: 旅游商品   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