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旅游规划(来也 旅游)

更新时间:2023-12-06 15:29:40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大众旅游的一种常见方式,乡村旅游开发正处于火热的时期。

一、乡村旅游火爆原因分析

新中国在发展之初,十分注重城市的发展,这使得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发展十分缓慢。现阶段,政府通过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对乡村的土地、文化等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和利用,从旅游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乡村也逐渐多彩起来,与以往的破旧城镇相比,乡村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渴望居住的理想生活地,乡村旅游也就随之越来越火爆。

近几年国家相继开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活动,陆续推出历史文化名村6批276个,中国传统村落3批2555个,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批553个,美丽宜居村庄3批152个。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对乡村旅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几个月,我们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丽江、大理,还是国外的庄园,都让人流连忘返,是生活在大城市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圣地”。正因为前面有成功的经验,才引得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们一时纷纷效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

二、“袁家村”模式异军突起

2016年中秋节,在甘肃道森集团董事长戴道森的带领下,我们对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进行了考察调研。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的袁家村,虽然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在乡村休闲旅游中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据了解,袁家村目前日营业额200多万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仅2015年10月3日,袁家村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居陕西所有监控景区游客接待量之首位。这意味着,在陕西,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首次超过了兵马俑这样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而历史文化旅游,一直是陕西旅游市场对外主打宣传的卖点。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个没有任何地域、没有名胜等其他资源加持,袁家村在旅游方面却成功逆袭,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随着“袁家村”模式的成功,陕西乃至全国在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了大批量同类型,同模式的村镇跟风,一拥而上,想在乡村休闲旅游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继陕西礼泉县袁家村之后,西安周至沙河水街、汉中宁强青木川古镇、兴平马嵬驿等发展成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典型。据陕西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陕西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6600万人次,旅游收入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3.9%。乡村旅游连年异军突起,高速增长,不仅成为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正在成为陕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亮点,一直吃“老祖宗饭”的陕西旅游产业,更是迫切地想摆脱一直以来旅游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依赖,而乡村旅游火爆的出现,仿佛成了旅游产业的“新大陆”。

陕西的乡村旅游开发者们不仅在当地复制,还把这一模式复制到了甘肃。今年5月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开建的庆州古城·马嵬驿民俗村,位于庆城县柔远河东侧,北接周祖陵,南邻药王洞村,由陕西马嵬驿集团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依托了庆城独特的地形环境,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态餐饮、特色住宿、民俗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休闲娱乐、环境保护于一体的西部文化名城,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园、创客文化、民俗小吃、石佛崖、影视文化基地、知青点、儿童乐园七大片区。今年5月份开工以来,现已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万佛崖、知青点、儿童乐园等景观工程,动物园、创客文化区、民俗小吃街等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预计2017年元旦可投入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周祖农耕、岐黄中医两大文化品牌内涵,促进地缘文化、城郊经济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三、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

眼下,“袁家村”模式的乡村旅游正处于火爆之中,但在火热的表象下面,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在构建乡村旅游时只是作简单复制,只学到了人家的形,而没学到人家的神。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只会两败俱伤。目前在西安市近郊的出游活动中,也就是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渐渐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并且因为客户体验的雷同,而令游客经常为选择去袁家村,还是马嵬驿、沙河水街而发愁。

袁家村书记郭占武在与我们的交流中表示:“袁家村旅游业从关中民俗起步,现在在继续发展民俗旅游同时,已开始逐步向乡村度假转型。乡村度假外延很大,不仅做旅游,还会涉及农业、农副产品等,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产业链。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开发。”对于袁家村未来的发展,郭占武信心满满,他的信心来自于袁家村多年成功运营的底气。相较袁家村,其他试图复制和抄袭“袁家村”模式的村镇,不知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呢?

已经“成功”的袁家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后面的跟随者们也许还没有摸到门道。无论如何,这一场从民间到官方的乡村旅游盛宴,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将会迎来市场的真正考验,“袁家村”模式具备偶然性还是可复制性?一切都只能由事实来检验。

四、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必由之路

乡村旅游说白了卖的是情怀。因而,以“洋家乐”和精品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大理、丽江、莫干山等地悄然兴起。这类产品的开发融入了更多的城市生活元素和城市人对乡村生活方式的理解,而这种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也被人们时尚地称为“情怀”。我们也暂且把这种既结合自身的乡村生活理想,同时又能满足市场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新要求的开发模式称为“有情怀+有方向”的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的客群只要是城市人口,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在城市为中心的一小时或者半小时经济圈内。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参与性十分强的产业,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将之融合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好的规划可以给乡村生态旅游开拓一个崭新的天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乡村旅游规划要通过开展游乡村美景、泡温泉度假、品乡村菜肴、观民俗表演、享农家乐趣等系列活动,以其地域性勾起乡村美食的灵魂,以创造性增加游客对乡村的不懈追求,以美食体验为乡村旅游增色,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化进程,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扩大半小时经济圈乡村旅游影响力,繁荣乡村旅游市场,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促进乡村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才是王道。

我们“龙潭山庄”的策划创意就是根据上述理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量身定做而成。

我们通过对河西走廊考察调研发现,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等地有大量的休闲山庄涌现。就在位于凉州区城南18公里处的新华乡九龙山下有一神泉,以此泉为依托周围已建有两个休闲山庄——幸福山庄、神泉山庄。此泉历史上称作“幸福泉”。相传北宋时期,杨元帅受困白马关,杨满堂领兵救援。西进途中,因西夏兵断期水源、兵丁缺水,杨满堂心急如焚。一日,他下马坐在一块大青石,头上大汗淋淋,汗珠滴落在青石头上。青石经汗一浸,显出几行字来:“杂木独得一泉,天上人间共享。谁解其中滋味,自会幸福一生。”杨满堂见字心中默念,兵丁使得一山民见问过,山人指向杂木河滩便的磨嘴子山。杨满堂随即骑马绕山而驰,绕出一条沟口,马蹄踩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上留下了马蹄印,继续往前行,忽见前面山边泉水涌流,杨满堂大喜,立刻下马捧起泉水入口,满堂倍觉心朗气爽,此水香甜可口。料想:这正是我所苦寻的“神泉”。杨满堂跃马上山观山形,决定在此安营扎寨,稍作休整后满堂率军直达张掖,打败了西夏军,救出了杨元帅。大获全胜后回京。从此,满堂驻扎的山叫“杨家山”,此泉被称为“幸福泉”,泉水汇流地被称为小河村,一直沿用至今。

后因年久失修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幸福泉变为荒草滩。1996年,人们在荒草滩上挖出一大型树根,正面是一条昂首挺胸的巨龙,背面是喜鹊、天鹅、鹿、鱼等多种动物,雕修成卧龙根雕。根雕下面是一块干燥砂石地,形似船,修好后叫石船,石船周围有一眼泉深约2.5米,涌出泉水日流量400立方,经省市有关部门检测含锶质级高,鉴定为天然矿泉水,为一级优质饮用水。池底自然生长的水草,像山脉、像密林,四季茂盛,神奇壮观。泉水清澈见底,绵甜可口,常年稳定,被誉为“神泉”。

神泉下游小河两侧,开发者唐福元拥有10亩土地,计划要建设山庄发展乡村旅游。他所揪心的是如何做?如何提高竞争力?

做山庄必须要有能吸引市民的食、景、娱等亮点,对历史遗迹要在保留基础上进行文创策划。根据泉、龙、山的概念,笔者提出了“龙潭山庄”的策划创意:以乡村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结合龙文化元素,修建以温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度假村,举办吃葡萄大赛、农家菜美食节、垂钓比赛、农趣运动会等等活动。

审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东郊学堂(上文没提到东郊学堂)的文化实践,我们判断: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将是“文化+情怀+方向”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除了要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和具有乡村情怀之外,更需要开发者对当地文化有充分理解和热爱,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和情怀。从理念和行动上,采取多种措施保持乡村原生文化及景观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好乡村旅游的本底和基础,将对文化的理解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中,通过人文活动、村落风貌、室内陈设、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等多要素全面阐释和呼应当地文化,使乡村更具特色和生命力。

同时,优先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让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获益对象,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当地乡土文化,共同改善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共同维护乡村旅游生态圈,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通过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创意咨询服务商

网址:www.laiyelv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