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西等地景区曝乱象(云南 旅游 乱象)

更新时间:2023-10-14 00:24:17

“我和妹妹都感到害怕,反正我是不敢来了。”小王(化名)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她对自己及家人在广西阳朔遇龙河景区的遭遇感到非常气愤和委屈。

7月18日,小王与家人一行在遇龙河景区乘坐竹筏,因玩水与筏工发生口角,随后遭到3名筏工殴打,现场视频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19日下午,阳朔县文广旅局发布通报称,涉事3名筏工因殴打他人已被行政拘留并处罚款,对涉事公司相关领导进行停职处理,已向游客通报调查处理情况并真诚致歉。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随着逐步进入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旅游乱象频生,例如,云南被曝出“游客不参加西双版纳自费项目遭导游谩骂”“旅行社不接待记者律师”等多起当地旅游乱象。此前,梅里雪山、黄河壶口瀑布等景区筑墙挡景备受争议。

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刘勇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旅游乱象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挫伤游客的出游信心,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形象,特别是阳朔等国内旅游开发较早的旅游目的地,长期受此影响,将对正在复苏的旅游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游客在广西桂林阳朔景区遭筏工殴打

7月18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广西桂林阳朔遇龙河景区筏工用船桨殴打游客,引发关注。视频显示,3名筏工在岸上拿船桨殴打一名男游客,一名女游客上前劝阻被推开,随后女游客掉入河里。

19日,被殴打的当事人之一小王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称因玩水与筏工发生口角,随后被3名筏工殴打,其父亲目前仍在医院等待进一步检查。

遇龙河景区筏工用船桨殴打游客。

小王告诉南都记者,7月18日16时左右,其与父亲、妹妹、朋友在遇龙河景区乘坐竹筏,被筏工告知不能在竹筏上玩水,以免打湿救生衣。“但我在途中发现其他竹筏上有游客在玩水,筏工告诉我,想玩水的话,需要在船票的基础上再交50元。”

随后,小王父亲和妹妹乘坐的竹筏先到达岸边,其妹妹拿着水枪朝河里滋水,遭到了筏工的训斥,筏工用撑船的竹竿拍打水面,水花溅到其父亲和妹妹的身上,父亲询问筏工是否被水溅湿,对方没有回答,而后其他筏工聚集过来一起训斥父亲,双方发生了口角。

据小王描述,发生争吵后,一名在旁拍视频的白衣男子向3名筏工说了疑似“打”的字眼,其中一名筏工拿着长度一米五以上的船桨朝小王父亲的头上打去,父亲当场被打晕倒地,船桨也被打断,小王试图阻止筏工却被推开,由于没站稳而掉入河里。

“有一名筏工差点拿着木桨朝我妹妹和朋友挥下去,被工作人员拦住了。等我被从水里捞上来、我父亲被扶起来之后,3名打人的筏工已经离开了现场。”小王告诉南都记者。

小王表示,在打斗过程中,其脸部被扇肿,第二天才恢复,其父亲目前仍在医院等待进一步检查,脸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痕,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起身,“刚做了肩膀磁共振,医生说我父亲右肩可能脱位,正在安排做肩部X光片”。对于出游遇到这样的事情,小王觉得非常气愤和委屈,“我和妹妹都感到害怕,反正我是不敢来了。”

同日下午,阳朔县文广旅局发布通报称,涉事3名筏工因殴打他人已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对涉事的遇龙河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停职处理,按相关制度规定对码头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已向游客通报调查处理情况并真诚致歉。

关于游客不能在竹筏上玩水的规定,当地一名旅游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为了安全起见,一般是不能在竹筏上玩水的,如果被看到或者被举报,筏工会被处罚。”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一个月多内,该景区发生的第二起筏工与游客之间的纠纷。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和同伴于6月2日在遇龙河景区乘坐竹筏时,被筏工两次索要红包。

6月8日,阳朔县文广旅局发布通报称,景区公司已对向游客索要红包涉事筏工进行批评教育,暂停其在景区工作2个月,并表示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监督,开展旅游质量服务提升行动,提高文明服务水平。

跟团游、旅游自费项目等频现乱象

随着逐步进入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旅游乱象也频频发生。

南都近期曾报道“云南跟团游机场被忽悠”“云南一导游暗讽游客不消费”“游客不参加西双版纳自费项目遭导游谩骂”等多起当地旅游乱象。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每当损害游客的事件曝光后,当地相关部门反应速度较快,但旅游乱象仍然时有发生。

7月11日,有游客在西双版纳旅游不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导游当场翻脸,言语攻击游客,引发关注。14日,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报称,在文旅部门的督促下,目前涉事旅行社已和游客沟通协商后达成和解,事件已妥善解决。

6月初,南都曾报道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云南跟团游机场被忽悠”“云南一导游暗讽游客不消费”相关事件。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于6月5日连发两则情况通报回应称,该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联合协调机制,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4月2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西双版纳州一旅游购物点,有游客因不买东西而遭导游以侮辱性词汇谩骂威胁。次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正在核查相关情况。5月2日,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通报称,已依法对辱骂游客当事人姜某处罚款,对涉事公司处以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游客不买东西被导游辱骂。

南都记者注意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曾于4月28日发布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十个严禁”的通告,明确包括强制、胁迫消费和辱骂游客等行为的处罚。

其中,对未取得资格从事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人员,由文化和旅游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如有辱骂游客、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的言行,违反行业操守的,由文化和旅游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导游证,并对该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给予责令停业整顿。

与此同时,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客服表示公司规定不收记者、律师等敏感行业游客,甚至说这是行规,相关消息迅速在网络引发讨论。

针对此事,7月19日,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当地确实存在不接待记者律师的旅行社,但大多是一些没在旅游局备过案的“挂名旅行社”,还会强制旅客购物。这些旅行社自身存在问题,担心被媒体曝光或遇上官司,才会对一些敏感的特殊职业做出限制。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不会有这种情况,只要游客不是为了流量故意曝光抹黑,他们都会真诚接待。

同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参团时游客不表明职业的话,旅行团一般不会去查验。建议游客在报团旅游时优先考虑正规的纯玩团,购物团虽然价格较低,但可能会出现强制购物、限制记者律师等人士报名的情况。

梅里雪山、壶口瀑布等景区筑墙挡景

近期,多地景区被曝出修筑起高高的围墙,游客想要欣赏风景,只能买票进入景区。而在部分景区,即使购买门票,游客也只能隔着围栏赏景。

不少网友将此戏称为“严禁偷窥祖国大好河山”。围墙不仅遮挡了美景,也磨灭了游客出游赏景的好心情。

南都此前报道,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修建了围墙,游客只能进入景区买票才能赏景。

有旅游博主称云南梅里雪山国道旁修建了围墙。

6月14日,德钦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围墙和景区是同时修建的,“当时景区在国道边上,所以需要将景区和国道分开。景区的具体修建与规划均是按照流程、合理合规地开展的。”而对于“围墙”拆除与否,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要看政府对景区建设的规划要求,“这是一个逐步实施的、阶段性的任务”。

据了解,该景区修建好之后,具体的经营和维护工作则交由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6月26日,梅里雪山景区运营企业表示,对飞来寺景点与金沙江大湾景点实行免费开放。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云南曲靖也有类似情况。7月2日,有网友发视频称,罗平九龙瀑布群景区建围墙遮挡防看,引起热议。同日,罗平县政府新闻办表示,罗平县九龙瀑布景区沿线遮挡视线的围挡已全部拆除,保留波形护栏、防撞墩等生命防护设施。

今年“五一”假期,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称,黄河壶口瀑布沿途部分路段被将近两米高的围墙遮挡。视频显示,陕西宜川县、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观光路段被砌上围墙。有网友表示,“看一眼‘母亲河’只能踮着脚尖,将手机举过围墙拍摄墙后瀑布”。

面对争议,景区回应称,砌墙主要是因为此路段悬崖高差大、易落石,且数次发生因车辆逗留阻碍交通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该景区设置的围墙其实是“安全墙”。陕西省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亦表示,该景区管理局于2011年修建起围墙,是出于“安全考虑”。目前,该管理局表示,壶口瀑布陕西侧沿线500余米“安全墙”已经拆除。

有景区选择免费开放部分景点或拆除围墙,也有景区出于保护生态的目的设置围栏。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的内陆咸水湖,有“高原蓝宝石”之美誉。草原广袤、河流众多的独特景色深受游客喜爱,2023年端午节,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5.1万人次。具有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重身份的青海湖景区,既要满足游客观光需求,又需保护当地生态。

为此,青海湖沿岸设起长达百公里的铁丝网围栏。无法近距离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此举无可避免地引起网友的不解。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员表示,草原围栏由来已久,目的是控制家畜牧食活动、调节牧草供求平衡,是促进退化草原植被恢复和固定草原使用权的有效措施。青海省生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邓黎表示:“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不能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观点:传统旅游景区发展模式面临困境

针对暑期前后多地频发侵害游客合法权益、危害游客出游安全的事件,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刘勇告诉南都记者,其实乱象早已存在,只是近年来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才让其频繁浮出水面。

“这些旅游乱象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挫伤游客的出游信心,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形象,特别是阳朔等国内旅游开发较早的旅游目的地,长期受此影响,打击了正在复苏的旅游产业。”

造成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勇分析,我国传统的旅游景区发展模式面临困境,对旅游吸引物权缺乏重视,大部分景点其本底为乡村、山野、河流等原住民的生活与生产空间,旅游开发即是基于这部分旅游吸引物而进行。

“传统的旅游门票经济模式,运营方获取了绝大部分旅游收入,当地居民只能从事部分收入不高且不稳定的边缘旅游服务工作,导致其出现获取暴利的心态,易引发跟游客的矛盾。”

同时,刘勇向南都记者指出,现阶段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研发尚不完善,旅游服务业标准也有待提升,目前仅有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87项,且大多为推荐性标准,贯标效果并不是很好。

关于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勇也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要促进旅游发展机制的创新,旅游吸引物权和相关法律保障应尽早提上议程,让当地居民真正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

其次是重视“人地关系”,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建构和重构,给予更科学的引导和规划,建立合理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再次是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大贯标力度,以此保障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治旅游乱象,不仅需要对旅游服务者进行培训教育,刘勇认为,对游客也应有相应的引导教育,让旅游体验者和服务者能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倩寒 实习生 刘思言 何茵桃 林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