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别样红(红安红安红色旅游)

更新时间:2023-08-07 20:42: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

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不仅推动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促进了红色教育功能发挥,还带动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凝聚了广泛社会共识,将丰富红色资源变为广大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坚守红色信仰、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阵地,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本文从创新业态、内容提质两个方面对今年红色旅游发展工作进行盘点,并对接下来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展望。

“红色旅游+” 创新业态融合发展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惠小峰在延安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为学生讲授革命故事 延安大学供图

早期红色旅游多为游客在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参观留影,形式单一。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红色旅游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红色旅游+”概念应运而生。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红色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将全国主要红色旅游景区连点成线,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初步形成。

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一直鼓励各地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共10个单位入选。

本次发布的10家试点单位红色资源富集、市场基础较好,红色旅游及相关文化和旅游业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较高,已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产业留住人”的集聚效应,初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成果。

当前,各地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资源融合、文化融合、业态融合、区域融合,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多业态跨界叠加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表示,各地充分发掘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积累了不少典型经验——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山清水秀之地,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红绿共融,成为“红色”与“绿色”业态融合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古田会议旧址 上杭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到暑期,福建省古田县罗峰村就迎来旅游旺季,随着村庄里研学教育基地的开课,先后有1000多名中小学生聚集到此,体验农耕、自然教育、军事训练等精品实践课程。罗峰村党支部书记魏宝华表示:“我们将红色文化、生态文旅、休闲农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唤醒了村庄的静置资源,并通过‘团队+村委会+合作社’合作模式,努力把这个新兴的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标杆、新样板。”

自去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红嫂家乡旅游区创新红色故事演绎形式,推出《跟着共产党走》《一碗米粥》《永远的新娘》等7个沉浸式演艺产品,满足了广大游客对红色文化旅游和历史传统教育的双重需求。沂南县文化馆“沂蒙四季”艺术团团长袁中川表示,沉浸式实景小院演出助力景区以文促旅的业态发展,丰富景区文化内涵,让景区真正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层面上做到了有声有色,传承沂蒙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观革命遗址,赏绿水青山,品古色古香”是湖北省红安县文旅发展的最大亮点。近年来,红安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支持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钓鱼台文旅康养小镇健康发展,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努力将红安打造成武汉的后花园和康养地。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罗军表示:“我们将全力推进红色旅游产业链建设,力争2023年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与时俱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指出:“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跳出传统景点旅游的模式,强调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是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科技赋能让红色愈发亮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新时代,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文化赋能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正逐渐成为文旅经济的热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孟舜告诉记者,应强化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的支撑作用,提供与红色旅游活动相适配的场景应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中心主任王琪延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旅游业在品质上不断得到提升,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产业的进一步提质升级。

目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国内不少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展馆在全息呈现、AI等技术基础上,推出了云展览、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产品,有效满足了游客在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沉浸式红色旅游产品“发现之旅”。该产品将红色旅游与慢游上海相结合,同时融入党史知识答题闯关、剧情设定、角色扮演、任务社交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元素,独立研发任务系统,打造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创新了红色旅游模式。

“发现之旅”推出至今,共接待了来自全国上百家单位的体验队伍。产品体验者中,“80”后“90”后占比接近八成。通过这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方式,“发现之旅”对激发年轻人群更直观深入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加深他们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记忆,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元宇宙·井冈项目是今年备受瞩目的打卡点。在这里,游客可以和数字人交流互动,还可以通过VR、AR虚拟场景重回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役现场,与敌人激烈战斗,更可以沉浸式观看《大美中国》《中共一大》等纪录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元宇宙·井冈项目负责人夏金辉表示,项目坚持“聚焦打造井冈旅游新业态”和“在真实中体验虚拟,在虚拟中融入真实”的理念,将VR、AR、区块链等科技元素与井冈山红色主题、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全面融合。“通过线下空间打造和线上平台运营,全面打通红色文化旅游全产业链闭环,让游客身临其境般欣赏井冈山秀美的山水风光,感受深厚的红色文化。”夏金辉说。

科技赋能之外,红色旅游相关的周边文创产品设计也创意迭出、精品不断,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等结合自身特色,设计推出了各种红色文创产品,不仅拓展了红色资源的内涵,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目前,各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创实践,开发了大量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里,成了参观者热衷收藏的纪念品。

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 刘源隆 摄

在湖南省韶山市,“奋斗少年”系列文创将少年毛泽东的奋斗精神、当代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新时代奋斗主旋律予以融合升华,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应用到抱枕、帆布鞋、文具套盒、便利贴、水性笔和纸胶带等产品中。此外,“韶山福寿面”“毛家食品”等800余种精品文创食品,深受游客欢迎。

“每一件文创产品,都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内涵,并将其融入生活点滴中,使得革命文化成为一种潮流。”韶旅集团红色文创产品销售负责人杨蕾介绍,年轻人更青睐励志类书籍、文具、生活用品等,这是他们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年长的游客则更喜欢像章、徽章等,寄托着他们对毛主席特殊的情感。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树德里”系列、孙中山纪念馆的“天下为公”系列、“红色印记”系列、抚顺雷锋纪念馆的“你的样子”系列、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军旗升起”系列等文创产品以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杯子、书签、笔等文创产品实用又好看,令参观者目不暇接。

据介绍,202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倡议成立“红色文创联盟”,齐聚全国34家代表性红色博物馆、景区、企业、智库,通过联合研究、渠道共享、展览展示、旅游推广、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样化形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真正做到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奋进力量。

 以红色旅游教育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一个个红色地标,犹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足迹,每一片红色土地都记录着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舍生忘死、艰辛求索的奋斗历程。

在中宣部今年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旅游是10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从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14.1亿,到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陕西瞻仰了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滋养,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内涵,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革命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据统计,目前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近年来,我国革命文物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这些都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态势正在形成。

如何在保护文物资源的同时合理发掘其文化产业价值?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元军表示,从红色纪念走向产业发展,要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留存好红色文物的原真性,同时提升红色景区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工程。

“要加快对偏远零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核定和抢救工作,以防止这些革命文物和纪念地发生不可逆的损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林绪武特别指出,当下需要在统筹革命文物层级保护的基础上,妥善解决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适当将资金及技术支持向保护层级较低或尚未核定保护级别但保护价值较高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倾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红色旅游的核心是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课堂,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生动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了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从全国遴选100名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通过培训提升、实践锻炼、宣传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支持;联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开展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全国各地围绕本次活动主题,通过现场宣讲、故事大赛、主题展演、研学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活动1.1万余场次,线上线下覆盖全国大中小学师生超过4700万人;联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开展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吸引了全国943所高校、7085支队伍、3.8万名师生参加,提交作品4613项,通过4个月的比赛让参赛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用实际创作诠释使命担当。

“新时期,红色旅游教育不仅需要校园内的课堂教育,也需要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金伟指出,为了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应在国家课程思政教育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旅游思政课程建设,传承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

北大红楼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供图

在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于今年7月揭牌设立3个教育基地,分别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基地、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表示,3个教育基地将用好北大红楼等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上海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刘源隆 摄

在上海,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的红色思政教育系列活动“树德有为 雏鹰少年”红色思政教育进校服务于今年8月拉开帷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营造了校园红色思政研学热潮。进校服务依据不同学校特色持续深入“馆校”合作,着力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针对青年教育培养,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在2023年指导开展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组织全国大学生重点围绕新时代发展成就,开展红色文创、线路设计、景区规划、微视频、微解说、微漫画的创作,带动大学生群体在创作中感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并计划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遴选红色研学精品课程等活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