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玄武湖到杭州西湖(南京到杭州西湖旅游)

更新时间:2023-08-05 17:13:34

时光的摄像机转向约1700年前的南京郊外幕府山,站在山岗上,只见不远处天高云暗,长江奔流,一大群黑压压的人流如蝼蚁般随各色舟楫渡江而来,其中不乏携老带幼甚至背着全家身当的人。

他们来自长江以北的远方——因为西晋灭亡,长安洛阳被胡人攻占,故乡也已被游牧民族占领,不愿留在北方的百姓只能随着大批世家大族和司马皇族南渡长江,到如今南京一带重建家园,迎立君王,营造建康城,建立东晋皇朝。

八百多年后,相似一幕再次上演。金兵铁蹄踏进中原,靖康之难后的宋朝,被金兵掳走北上的不光是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还有赵宋皇朝的尊严和累积数百年的财富。康王赵构跟随臣子渡过长江南逃,终于历经劫难,停在了临安城下。

今日玄武湖

建康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与杭州,两座江南名城此前都曾历经沉寂,终于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重新走到了舞台中央。而建康城北的玄武湖,临安城西的西湖,也将和着两座城池和人民一起,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两个文化时代。

穿越回建康:城北太冷清,城南才热闹

走下幕府山,想象一下你穿越来到六朝首都建康城,和在后世《清明上河图》里看到的景象可能并不相同,当地向导也好心提点:城外比城内热闹,城南比城北接地气。

六朝时代建康城复原图

你想去玄武湖泛舟看看风景凑凑热闹,身边的奴婢必定会大惊失色:公子要去皇家禁苑做什么?要看热闹得往城南去啊。

原来建康城里,满目望去只见巍峨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的寺庙和点缀其间的贵族宅邸和官署,其中宫殿和官署位于城北,背靠玄武湖和鸡鸣山,与城南由一条御道连接,直达最南边的秦淮河,基本上整座城市是从北面宫城到南面居民区的空间构造。

建康时代复原

正是因为这样的城市空间,建康形成了奇特的都城景观,那就是居民很多居住在建康城之外,特别是南边的秦淮河一带。

从六朝的开端东吴时期,主要居民区就开始分布在城南,特别是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和横塘,随着时代发展,到了东晋南朝随着大量北方人口南渡,长安里和横塘一带开始往朱雀航和河两岸一带扩展。比如世家大族琅琊王氏、谢氏居住的乌衣巷。

唐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业南五里有山团,其间平地,吏民杂处。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

从这段古籍记载就能看出建康城南的生活气息。

所以要去建康旅游看热闹,城南秦淮河和朱雀航是最有人气的商圈。水陆交通方便,两岸居民稠密,百姓经常来往采办大众商品,各类集市喧喧闹闹,也是各类消息的集散地,官民都爱在这片摩肩擦踵的公共空间闲聊,常常还能传出点预言色彩的童谣歌曲或者奇闻异事,演变成神乎其神的都市传说:

东晋桓玄时,朱雀门下,有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芒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数十人。

说的就是朱雀航一带,突然有天出现了浑身通黑的小孩子,唱起一首童谣引发了大量吃瓜群众围观跟着学唱,类似于疯狂的外星人突然做客建康,老百姓们一起走近科学,还跟着唱流行歌曲。

闲人勿进的玄武湖与南朝的贵族文化

和城南的市井生活遥遥相对,建康城里的政治枢纽集中在包括玄武湖在内的城北一带,那里广袤的湖水与宫廷园林笼罩在皇家的威仪里。

实际上六朝之前的玄武湖边还是一片荒芜,后来随着建康宫城开建,这片湖泊逐渐走进贵族视野,成为一片闲人免进的皇家园林、太子禁地和军事重地,甚至还成为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见证者,被历史的烟云染上了一层“是非之地”的色彩。

玄武湖修浚于东晋元帝太兴三年(320 年),据历史记载“ 创北湖, 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东自覆舟山西,西至宣武城六余里”。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 年)起,更多的皇家园林开始营建,“造华林园、玄武湖,并使(张)永监统”。

南朝历史上还是军事演练重地,如齐武帝永明二年、十一年,“车驾幸玄武湖讲武”。

陈后主至德四年,“舆驾幸玄武湖,肆舻舰阅武,宴群臣赋诗”。

属于皇室贵族的玄武湖,自然少了一点文化的烟火气。千古以来的规律都是:越是大众的也越是流行的,高堂明镜的阳春白雪纵然典雅高贵,但终究无法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追随与向往。

六朝时代是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门阀观念深入人心,大族和贵族垄断了精英文化,也将这种贵族的文化品位输出在文学、艺术等等方面。

六朝贵族装束复原

然而当这些贵族与世隔绝,失去了来自乡野土地的活力,也失去了在百姓中传播的基础,甚至空谈玄学,放浪形骸,醉生梦死,正如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宫体诗一样言辞华美却空洞无物。

叛乱和杀戮也让玄武湖在书页留下了至今犹存的刀痕。东晋郭璞曾于玄武湖上读书讲学,可惜随后卷入王敦叛乱被杀,衣冠冢至今存于玄武湖上。玄武湖边还曾沦为战场,南朝梁朝侯景之乱,在围攻建康台城时引玄武湖水倒灌台城,攻陷后侯景饿死了梁武帝,在建康城烧杀掳掠,留下了一座死城废墟。

琅琊榜复原的梁朝贵族

正如日本的汉学研究家指出:幸存的贵族几乎完全丧失了实际的社会经济基础,传统的南朝贵族制社会,经过此次叛乱实质上已经崩溃,随着南朝皇室贵族与世家大族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全面衰退,他们维系的贵族文化也即将在下一个百年里走向没落。

侯景叛乱后不久,玄武湖见证了梁朝之亡,实际上也提前宣布了南朝之亡,因为紧接着的陈朝,无论从军事、经济还是疆域上,都只是逝去梁朝微弱的回响罢了。

“诏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

更令人惋惜的是随着南陈被隋攻灭,也许为了消除南朝的文化记忆,隋文帝下令将建康城夷为了平地。

玄武湖再次回归沼野,整个隋唐时代,只留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文化凭吊。到了北宋,王安石更下令将玄武湖泄湖为田,玄武湖如彻底逝去的贵族时代一样,隐入了历史的后台。

西湖前世:从一个爱情故事开始

差不多和玄武湖同一时期,更南方的西湖也步入了中国文化的视野,不过西湖的登场和王侯将相、文臣武将无关,而是一个名叫苏小小的歌伎,历史故事的演义中赋予了她多情哀怨的命运,也为她流传下了美丽的爱情传说。

南朝齐年间,父亲曾为东晋官的孤女苏小小流落钱塘,在西湖西泠桥畔结庐而居,寄情山水之间,后来心醉于公子阮郁,可惜最终被无情郎抛弃,心碎之余留下诗句盍然而逝。

实际上这段故事并未见任何史书记载,倒是成书于南朝年间的诗集《玉台新咏》里有一首《钱塘苏小歌》,被学者广泛认作是这段故事的原型与母本: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是否真有其人?她的爱情故事究竟如何?这些已无从追考,也无关紧要。

后来的文人墨客不断在南朝民歌的基础上叠加自己浪漫的想象与理解,于是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起码从唐朝开始,就在西湖边广为流传了,连同着她悲惨的命运、凄凉的爱情一起,渐渐成为早期西湖文化上一个耐人回味的主题。

今日杭州西湖苏小小墓

在玄武湖从历史上消失的唐宋年间,苏小小和她的西湖激发起诗人的灵感,涌现出了一批恬静淡然的山水诗歌,西湖就这样掀开了文化史的帘幕,露出了多情的眼眸。

比如唐代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临安城与西湖:倾城繁华与商业文明的曙光

西湖的文化繁盛开启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这一年南宋朝廷正式升临安为行在,定都临安。

而经历了隋唐北宋几百年时间的社会整合与经济发展,中古时代的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士大夫、大小商人和平民的崛起,他们在临安的城市文化上掀起了一轮浪漫风暴,西湖成为了临安城里平民文化消费狂欢的一处山水胜景。

穿越走在临安城的御街,你会以为到了现代的古镇商业街:

街道中有御道、河道、走廊等不同功能的分道,御道专门让皇帝通行,道两侧为砖石铺成的河道,把御道与外面隔绝起来。河中种植荷花,岸上栽种桃树、梨树、杏树等。河道外是供市民行走的走廊,廊内设有黑漆权子和红漆权子以限制行人进入。

南宋临安城复原

至于看到沿街的风景,那更是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坊市制度到了南宋临安已经彻底瓦解,整个临安城包括外城都遍布店铺、市场和人流,饭店水果店杂货铺酒楼茶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甚至还有夜市和早市,瓜果蔬菜、珠宝玉器、珍馐海鲜应有尽有,这边夜市刚安静下来,那边早市又开始营业了,简直是通宵达旦,繁华甚至高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

更重要的是,百姓消费方兴未艾,文化上也是雅俗共赏,平民娱乐随处可见,既有街头艺术,还可以去“瓦舍”之类说书娱乐场所感受话本杂剧和民间音乐。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南宋画家笔下的生活图景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临安城百姓显然已经进入了娱乐消费的层次,从现代经济学观点看:生存、发展和享受消费,可以说临安城里的百姓纵情享受着这座天堂之城。

不光中国的历史中有记载,老外们也同样惊异于临安城蓬勃的生命力与发达的大众文化。

比如宋亡后造访临安的马可波罗,啧啧称赞:行在之大,举世无匹。一个人可以在那里寻到这么多的乐子,简直恍若步入天堂。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著作《蒙元入侵前的中国日常生活》中动情地描述着临安市民生活的繁荣:

杭州到处都有供人们交往聚会的好去处:城外花园可以冶游观光,城中空地或街头巷尾的卖艺者把人们吸引得目不转睛,茶肆供富室子弟学习乐器,而湖上轻舟则等着游客去开心取乐。

今日杭州南宋御街

是的,这时期如果你问家仆哪里能看美景寻热闹,得到肯定的回答必定是西湖了。如果说南宋时代已经出现了近代商业文明的曙光,那么西湖就是这道曙光照耀下最闪亮的那颗启明星了。

顺着御街漫步到湖边,极目望去,和建康时代肃穆的玄武湖不同,西湖周边是一眼望不尽的亭台楼阁、奇石花木与古塔寺庙,与湖光山色掩映,历经几代修浚,美景令人难以言尽。

西湖除了是皇家园林,更是大众百姓休闲娱乐与节日狂欢的好去处,是杭州城内百姓最爱去的游乐场所。只要花上几文钱,就能雇上一叶扁舟,把中国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湖面上的船只成百上千,形形色色,船尾固定一支船橹,每条船还都有自己的名号,比如“百花”、“金狮”、“七宝”之类。湖上还有各类饮食服务,成群结队的小船装载着瓜果、菜蔬、花朵、美酒、茶果之类穿梭往来,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每到节庆时节,西湖上更是热闹。

既然都来西湖游玩,丰富的消费需求也衍生了对西湖景色的开发。比如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期基本成型: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雷峰夕照等等,这些充满南宋时代精致趣味与生活气息的名胜,也永远留在了中国文化史上。

你可以看见,面对如此胜景,南宋皇帝也爱游湖与民同乐,西湖常常会停泊着皇帝的龙舟:通体上下均用香楠木,雕工极尽富丽堂皇之事。

看着来来往往的湖面,皇帝脱口感叹:“西湖真美啊,杭州人都爱来。”

他没有说:“西湖真美啊,只有皇家能来。”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不游”。

结语:

从南京玄武湖到杭州西湖,江南双湖记的沧桑千年,埋藏了中国文化从贵族到平民的蜿蜒路径。今天人们来南方旅游,多半也往往奔着杭州西湖断桥、雷峰塔之类的风景名胜。

回望历史发展的片段,总让人心生宿命之感。南宋之后的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恢复了消失曾达数百年的玄武湖,可却在复湖后的玄武湖上兴建洲屿,建设成了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登记册:黄册的仓库。

成为黄册府库后,明朝政府部署防卫严加戒备,常人根本难以接近,玄武湖虽然恢复了湖光山色,但更加锁上了闲人勿进的眉头,明代人笔下津津乐道的“金陵十景”中玄武湖踪迹全无。

直至近代被开辟为市民公园,曾经尘封曾经消失又曾经禁闭的玄武湖,终于让人们能走进这片水域,在湖上的小舟里看远方的山岚上,六朝烟云随风而起,又随风而去。

巧合的是,一度沉寂的秦淮河却没有湮没,很快焕发生机。晚明时秦淮八艳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烟火气加上脂粉味和一点书香气息,让夫子庙秦淮河至今仍是南京旅游最火爆的线路。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

此外,历史无法永恒,文化却拥有记忆。国破之时西湖也曾面临被人遗忘的命运,但纵观上下千年,纵使南宋灭亡临安城落,西湖留在世人心中依旧是繁华与浪漫的底色,是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各类传说故事的“最佳取景地”。

明清以后话本杂剧和古典小说等文化载体逐渐兴起,作家们广泛汲取民间故事,于是白娘子来断桥和许仙相会,梁山泊与祝英台在湖边万松书院读书,苏小小在西泠桥等待心上人归来。

这些开始于口口相传的故事,珍藏了各个时代不同时期最能打动百姓心灵的传说,也让西湖从一处自然的风景,成为了一座满载着中国民间文化的记忆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