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百年进化史(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更新时间:2023-06-11 07:21:15


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实质上也是人类的审美意识发展史和休闲活动发展史,最早出现的是自然旅游,之后出现的是人文旅游,现代出现商品化的旅游,而到了后现代则出现符号化(IP化)的旅游。2018年4月8日朝阳门北大街10号,正式挂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门牌,中国旅游业在百年内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我要上头条##探险旅游#

近代历史中,西方宣传来中国的海报


【中国近代旅游业】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端于 19 世纪中叶,当时,随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远洋航运业务的发展,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一些人在中国修筑别墅。外国来华的人数逐年上升,于是,英美通济隆(Travelex)旅行部和捷运旅行社在 20 世纪初首先进入上海,日本的国际观光局也打入中国的沿海城市,设立代办机构。


近代历史中,西方宣传来中国的海报

近代历史中,西方宣传来中国的海报


【1923年,第一家旅行社】


清末民初,我国旅游业为少数洋商所垄断,在上海登陆的有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和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但他们服务的对象只限于外国人和白领华人。陈光甫留美多年,又酷爱旅游,他之所以决心创办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据原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理资耀华(解放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口述:“上海银行办的中国旅行社是我国第一家。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动机,开始时还不是作为一种业务,而是对抗洋人,为国争气。


1923年8 月,经当时交通部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其银行内创办了旅行部。负责办理旅游业务,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旅行社于 1924 年春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陈光甫,1881年生于江苏镇江,中国银行家


【1927年,成立中国旅行社】


随着业务的发展,到 1927 年 7 月,该旅行部从银行中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1936年即盈利60万元。这正如金融史专家、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洪葭管先生所说的:陈光甫最终创造成功奇迹的最重要一条,就是他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从成立直至 1953 年宣告结束,以其近 30 年的不凡旅程,为后人留下了服务社会的宝贵理念和丰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与仿效。


中国旅行社总部旧址


#探险旅游##旅游世界# 更多探险资讯关注:敢么群落


【1927年,第一本旅行杂志】


《旅行杂志》1927年3月创刊于上海,1954年8月在北京终刊。该刊以一年为一卷,初为季刊,每卷共出四期,从第三卷起改为月刊,每卷共出12期。在其存在的20余年间,虽历经战乱和社会变动,编辑部数次迁移,但一直没有间断过发行。



《旅行杂志》提倡“学术的旅行,旅行的学术”,除海内外游记散文、随笔、小说、边疆内地民俗风情的考察及交通信息等外,还刊载了一批经济、文化、史地及旅游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刊物在排印、字体与形式等方面仿效了当时中国名刊《东方杂志》,图画文字的质量、封面版式的风格都十分讲究、精心设计。该刊不仅在国内拥有一批高水平作者长期为之写作,而且在日本、法国、英国、瑞士等国还有一批特约撰述记者,出版过《招待所及饭店专号》《留学生号》《建筑专号》《全国铁路沿线名胜专号》《西湖博览会专号》等各类专号,每年正月还刊出新年特大号。


为了招徕读者、增强刊物的文学趣味,《旅行杂志》还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小说。在主编赵君豪、茅盾等的努力下,该刊物网罗了大批名家撰稿,如罗家伦、郁达夫、张恨水、胡愈之、周瘦鹃、蒋维乔、于右任等。其中,张恨水为《旅行杂志》所写的七部长篇小说中有六部以在旅途中为主要情节来叙述,可视为中国现代早期行走文学的成功实践。


1927年——1942年,《旅行杂志》共出版16卷


【1931,自建旅馆和饭店】


1931 年,中国旅行社开始自建旅馆,开创了我国旅游旅馆的先例。近代饭店是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外资经营的西式饭店和铁路沿线的招商饭店及公寓等,如北京 1901 年建成的北京饭店、1912 年建成的长安春饭店等。


1920年代的北京饭店(左侧高楼为1917年加盖后的新楼,右侧矮楼为1901年建的老楼)

1935年,新京站(长春站)前东侧,左一二层建筑即为日本国际观光局新京支社

注:日本国际观光局新京支社,也称“新京观光协会”、“满洲观光协会”,位于新京站(长春站)东边。建于伪满初期,俗称“小白楼”,是当时长春旅游观光的策划地,也是众多“旅游巴士”的起止点。解放后曾为铁路售票处和军事代表处。1990 年代拆除。



@中国探险频道@头条旅游

【 中国现代旅游业 】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


但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工业是“宠儿”,服务业是“弃子”,旅游业在当时还没有产业概念与经济属性;况且,那时能填饱肚子尚属不易,被视作资本主义贪图享乐生活方式的旅游,未能萌芽。


【1949年,澳门华侨服务社】

即便如此,1949 年 11 月 19 日,新中国诞生的第 50 天,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了。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为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提供旅游服务是它当时的主要业务,尽管它仅有 4 人。但是,新中国的旅游业确乎从这里起步了。


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接见国旅总社组织来华的古巴客人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总社】


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引领着50年代人们的生活。他们工作繁杂但没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朴素简单,游河、看江景、骑马采花……是平淡生活中最幸福的消遣方式。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国旅)在北京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广州等12个城市成立了分支社。成立之初,国旅总社是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当时,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实际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这是我国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第一家全国性旅行社。它的主要职责是接待国家或部门请来的客人。


1975年国旅总社接待联邦德国施瓦本国际旅行团,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念


【1957年,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


与国旅“主外”、接待外宾相对应,成立于 1957 年 4 月的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中旅)“主内”,负责接待回家探亲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统一领导和协调华侨及港澳同胞的探亲旅游。


1959 年,我国共接待外国旅游者 8172 名,到 1969 年,就已经达到了 4.5 万人了。然而,突如其来的“文革”狂潮,让刚刚起步的旅游业陷入停顿状态。


访问大陆的港澳台同胞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20世纪60年代初期,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对亚非欧14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中国架起了通往西方的桥梁,也促使更多西方的旅游者来到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的记载,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在1964年11月2日召开的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上确定,1965年要接待外国游客8000人,到1969年达到4.5万人。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从成立之时到 1970 年代末期的 20 多年间,国旅和中旅两家旅行社支撑着中国对外民间交往的门面。1964 年,一个专管旅游的国家机构诞生,它有着一个拗口的名称: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合署办公,而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前身。


六十年代是一个属于集体的时代,也是让一代人最刻骨铭心的时代。西出天山祁连,东游黄海之滨,北到黑龙江内蒙,南观海南岛之天涯海角,全国各地热血青年无处不在,红色主题游在那时轰轰烈烈的展开。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与外籍游客合影


【1978年,香港同胞回国观光】


1978 年夏,300 多名香港青少年经过深圳罗湖桥口岸,踏上祖国的土地,迎接他们的是当时团中央旅游部的导游和鲜花,这是“文革”以后第一个以夏令营名义回国观光的香港青少年团队。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罗湖桥


注:著名的罗湖桥是一座宽敞的双层行人桥,跨过深圳河,连接着深圳、香港两地。目前,通过罗湖桥的日均旅客流量为 25 万人次,最高峰时达到 39.5 万人次。


【1979年,邓小平号召世界旅行者来华旅游】


在 1979 年 1 月到 7 月间,邓小平连续发表了多篇讲话,“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邓小平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话语为世界旅游者打开了一扇门。“到中国去!”成为国际上的时髦声音和世界性冲动,四海宾朋蜂拥而至。讲话发表的当年,美国就有 17 万人申请来华旅游,日本的年轻人,每 4 个人中就有 3 个想到中国旅游。


1979年,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华盛顿会面


反观国内,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渐渐丰富了起来。至少可以不再为吃穿发愁,算是比较幸福的。闲暇时光,全家人还能到附近的地方游山玩水,谁家里还能没有一两张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穿着蓝绿军装的旅游照呢?


但1970年代,很多中国人依然没有旅游的概念。进入 1980 年代,国内游逐渐兴起,但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那时能去一次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前、长城留个影,是非常了不起的,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



1985年,第一支来中国演出的西方摇滚乐队Wham!在天安门前合影


【1982年,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标志】


1982年8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并于1983年2月首次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会议,邀请了来自45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中国旅游界与世界旅游界首次在中国握手。


1983 年 10 月,中国国家旅游局经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确定选用东汉的青铜器、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马踏飞燕”其天马行空、无所羁缚的浪漫主义精神,象征着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而且,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表示旅游者可以在中国尽兴旅游。同时,“马踏飞燕”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并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中国旅游标志


【1990年,开放“新马泰”探亲旅游及公民自费出国游】


1990 年 10 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允许公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探亲旅游。1997 年,中国又陆续批准开放8个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的《2017 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统计,截止到 2017 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了 1.3 亿人次。


新加坡著名的亚东

马来西亚双子塔


泰国曼谷卧佛寺


【1990年,中国首批三家五星级酒店】


中国酒店按照星级评定,最高的是五星级,现在中国有众多的五星级酒店,不过 1990 年中国才第一次评定五星级酒店,首批五星级酒店有三家,分别是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中国大酒店、广州花园酒店。第一批评定的三家五星级酒店都在广州市。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成为迫切需求。1999年,黄金周长假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它的出现给予人们充足的休息时间,也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假观念,促使人们的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此后,每逢节假日,走出家门、游山玩水,日益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白天鹅宾馆改造之后的样子

9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


注: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1983 年由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合资建成开业,营业 30 年间接待过 40 多个国家 150 个元首,邓小平住过 3 次,英国女王也来过。


1980年第一个港资开发商在内地的建设项目 / 中国大酒店

1980年代初著名设计师贝聿铭绘制的花园酒店外形设计草图


【2007年,中国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


早在2000年,就有人提出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这一讨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中国试图从旅游大国转变为旅游强国的现实诉求,而其背后则是旅游在各阶层人群中的日益普及。旅游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适的生活方式。


2007 年 5 月 22 日,国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公告,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决定批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 66 家景区为国家第一批 5A 级旅游景区。截至 2017 年 9 月 2 日,国家旅游局共确定了 249 家国家 5A 级旅游风景区。


北京颐和园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苏州拙政园

延安市皇帝陵景区


【2011年,开放台湾自由行】


自 2011 年 6 月 28 日开放台湾自由行开始,截止到目前一共开放了 47 个城市,具有以上城市户籍的居民以及在开放异地户籍办理的城市,可以办理自由行手续。其中包含北京、上海、厦门、天津等共 47 个城市。


更多探险旅游资讯关注:敢么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