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山之二龙山(太原二龙山旅游风景区)

更新时间:2023-05-08 15:45:26

在龙城太原西北20公里,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大学——中北大学,也就是原来的华北工学院。由于距市区较远,所以这里也就远离喧嚣,清净怡人,再加上学校紧邻汾河峡谷,自然依山傍水,环境得天独厚。所以许多人偷得半日闲,来到这里爬山、涉水,放松身心。

中北大学所以依的山,名叫二龙山,穿过学校的二道门往西便是。一听山的名字,由来自然与龙有关。传说古时候,天气大旱,河干水枯,农田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天上的二龙不忍心看着黎民百姓受苦挨饿,于是下界,开谷引汾河水入川,泽被一方水土,自此以后民有所依。只是二龙私自下凡,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斩杀,他们的身体化为了山脉,血液化为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后人感念他们的恩德,便以二龙来命名。至今中北大学的学生们也时常去维护绿化,保护二龙山的自然环境。

二龙山虽然为山,但并不高,适合男女老幼登山锻炼,来这里你经常会看到80多岁的老人上到山顶不用人搀扶、不用借助拐杖,年轻人正常速度上下一个来回半小时左右,尤其沿途有几个休息平台,看看风景,简单停下脚步,也不感觉太累,却能起到锻炼的效果。沿途修建有楼梯,山上有益足道,鹅卵石铺就,在暖暖的夏日赤着脚走一走,既吸收了地气又按摩了脚底。其中的长廊是歇息的好地方,远观绵延大气,似苍龙盘卧,走进后会发现人气鼎盛。在风景区内还有大型草画等景点,是中北大学的学生们修建而成。在二龙山上登高望远,太原市区也一览无余,每当春天来临,鲜花盛开,美不胜收。

在二龙山的北侧,还有一处创建年代不详的祠堂,名唤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窦祠的创建年代不详,最晚当在唐代之前,因为唐代李频《游烈石》词中"驻马看窦犨像"之句,证明唐代此祠已存。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汾河大涨,祠院被淹,遂北移重建。此后"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因此,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宗追封窦华为英济侯,"英济之名,盖取生而英灵死,而济物故也",故窦祠也叫英济祠。窦祠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

窦大夫祠山门殿"明三暗五",两侧内墙各有琉璃团龙两个,亦为元代原作。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门殿两边钟鼓楼,西边钟楼无甚特别,而东边鼓楼却以石柱支撑,号"鼓楼石柱",令人称奇。进入祠院,迎面便是献亭,占地130多平方米,4根大柱直径达0.8米,将亭顶稳稳撑起。献亭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献亭是陈设祭品的享堂,使人感兴趣的还有窦祠的献亭与主殿两大建筑连为一体,这在别的祠堂还不多见。大殿明三暗五,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人大殿祭拜。在窦大夫像左侧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锃明瓦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便被摸得光亮照人。这也是窦祠八景之一,称为"神龛梧桐"。

二龙山风景区相对于太原周边其他的景点来说性价比最高。交通便利不说,餐饮方面也很便捷,大学的饮食自然物美价廉,顺便还可以感受一下校园气息,回望曾经的年少轻狂。满山苍松翠柏、遍地花草盛开,在山顶极目远望,自有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