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体验北京的文化氛围?为什么不来中轴线游玩?

更新时间:2023-04-26 18:29:20

从2023年春节开始,北京旅游最火爆的两个字——鼓楼

经常路过的鼓楼路口,怎么就火了呢?!


我不知道这些接踵而至,拍照打卡的男生女生们是被何人安利。鼓楼的热闹,已经让周边的居民都开始绕道走。


但我知道它所在的北京中轴线,是政府向联合国申遗的项目,鼓楼的火,也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只能给游客推荐一处北京景点,我会说——中轴线

南起永定门,穿前门大街,越紫禁城,经地安门大街,直抵鼓楼,钟楼。这是北京城的“脊梁骨”。

近年来,政府围绕中轴线申遗做了很多复建,腾退,维护修缮的工作,经济上去了,我们深知历史的重要性。

展览海报

3月28日,首都博物馆开启重磅新展“辉煌中轴”,带你穿越式了解中轴线。

对于外地定居北京的“北漂”来说,既然来了,那就,安居吧!

特别提示,这个展览,推荐小朋友来。


你看,认真观展的小朋友最可爱!


为何要“居中而治”?

哪里是中心?

古人又如何测量出中心C位?


中国人传统政治核心理念


靠天吃饭的时代,为了农业发展需要,不误农时,先民创造出一套时空知识体系——观测天穹,仰望星空,咱们是世界领先的。

北极星,它是居于北斗中的帝星。如果以人间比喻天界,那么,臣下就得围绕着帝星。


展览开篇的沙盘

于是,有了“择中立国,择中立都”的理念,在《史记 ·夏本纪》里有关于天子居中而治的论述。


天子居中而治

测量的问题,交给专业工具吧。


如何使用,标牌上有写哟!


是时候恶补中国的天文学啦

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最终创造出元明清北京中轴线,成为古都规划与营造的巅峰之作。


现场还有沉浸式光影秀

古人又是如何规划一座理想中的都城呢?

跟随展览,来了解老祖宗安居的智慧吧!


良渚

牛河梁遗址,良渚遗址等史前遗址中,已出现了高级建筑群,祭坛,南北贯通的大道等元素。


良渚

殷墟

迁移了十次的商代都城,安阳殷墟是晚期的都城。分为宗庙区,王陵区一般族群区,手工作坊区。


殷墟

秦汉

都城进一步模仿天象布局,儒家文化进一步影响礼制,宫殿位于南部,市里位于北部的“前朝后市”的大体格局。



四方神兽,你都认识?!

魏晋

曹魏邺城出现了集中的中轴线建筑空间组合。


中轴线,明显不?

还有著名建筑铜雀台的文物展出,请由局部,幻想一下整体的壮观!


装饰性强的排水装置


这花纹,如今看也是雍容华贵

隋唐宋辽金

都城上聚拢了越来越多的礼仪建筑,空间更有秩序,对整座城市的布局和营造起到了重要的统领作用。


城市越来越热闹


大唐的美

元大都,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话里,称为“汗八里”,意思就是“大汗之居处”。


元大都

看这张图,它是在旧城以外的空地全新规划的新都城。

首先确定城市中心,规模,四边范围,以及轴线。再按照“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确定出宫殿,坛庙,官衙等重要场所。

元大都的外城,皇城,宫城三重环套,一个“回”字布局。


鼓楼曾经的模样

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经过皇城棂星门,过宫城南门(崇天门),北门(厚载门),直至大天寿万宁寺的中心阁(今天鼓楼北),纵贯宫城中央,约3.8公里。


元青花的设计感十足

这条轴线上有帝王家里最重要的大明殿,延春阁。

元大都的建造,为朱棣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永乐十八年,皇帝正式迁都北京。

放弃大都城北部比较空旷处,将北城墙南缩五里,把南城扩展。北京城呈“凸”字形。


如今永定门

财政宽裕后,嘉靖四十二年又增修外城各门瓮城,明北京城至此定型。

外城起名的指导思想,从昔日的皇恩浩荡,转为祈求“广安”,“永定”了。

去年国庆,我第一次去复建后的永定门,笔直的中间道,刻上了中轴线的距离。


多盯着它看,会穿越回大明吗?!

展览现场的这块石头匾额,长2米,厚0.28米,是明嘉靖时,嵌在城楼门洞上方的原件。

如今,景山公园内开放参观的寿皇殿,并不在这里,它曾是用于供奉帝后画像,位于景山东北,后来,乾隆皇帝把移建,解决了“未择山向之正偏”的缺憾,做到“中峰正午”。


寿皇殿

看吧,皇帝对于都城的规划,也执着于中轴线意识。

展览现场

除了规划,城市的建筑师,都有什么人?展览上列出了建筑师,营造工艺等。


更多了解,可以去搜样式雷纪录片看

康熙年间,雷发达参与了太和殿重建,此后至清末,雷家有八代人都供职于皇家建筑部门。样式雷绘制的“大清门至坤宁宫中一路”图样,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系统的古代工程图档。

中轴线老照片

清皇室嘉礼多在中轴线上的礼制场所举行。

光绪《大婚图》共九册,写实画出了婚礼过程。来看看,皇后进宫,都要经过哪些中轴线上的建筑呢?


大婚图册


大婚图册

另外,展厅内还有很多图册,见证了曾经在中轴线上的“大事件”。

古代科举终极考试的最后一环:殿试。主要步骤仪式都在中轴线上。天安门外,太和殿,保和殿都曾是考场,高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由太和门,午门等御路出宫。

其他还有,康熙《万寿盛典图》,清廷朝贺图等。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中轴线上的出现了宗教,市井,与宫廷文化和谐共融的场面。


如今万春亭里空空的

中轴线区域遍布寺观,庵堂等体现不同宗教的建筑。雨花阁,钦安殿,大高玄殿,火德真君庙,广福观等。


多种宗教与信仰并存发展,同样符合“中和”之道,为以“礼”治国做了补充。

明清时期,正阳门一带成为京城的商业中心。沿街分布大量的店铺,老字号,戏院,茶楼等“吃喝玩乐一条龙”。


看图逛街

不识字没关系,看商铺的“幌子”,购物就不会有障碍。

去年春节,第一次在天安门看雪,一个回头,正阳门惊艳到我。


中轴线上看雪


手机随拍,眼睛看见的“太不真实”

在清朝,您想看火爆的摔跤,推荐去天桥跤场准没错。


现场展出的画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王朝时代结束,北京中轴线建筑群逐渐走向公众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轴线继续统领着城市空间扩展。


景山上看中轴线

在首博的展览上,安排了硕大的中轴线沙盘模型,也有不同时期,北京城的地图。


地图,你有收藏吗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逛完中轴线,并拍照留念?

“骗照”拍照打卡处

展览上的互动区,懂你!


展厅的光影


中轴线上的景山,是我俯瞰中轴线的常去之处。

某年初夏,傍晚上景山看日落

找个时间,去首都博物馆来一趟“中轴线穿越”之旅吧!


(文/lily)